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常识 >> 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五攻击型人格
攻击型人格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患者情绪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与冲动,办事鲁莽,缺乏自制,稍有不顺便会大打出手,不计后果。容易受人调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在我咨询的个案中有上三年级(育*小学)的、有上初一的(能*初中)的、也有上初三(实*学校初中部)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冲动,极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人格倾向。
初中生打架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1.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2.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
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后体验到愉快、满足和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卑和罪恶感。
5.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1.生理原因。生理学家曾指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以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有报告称暴力犯罪者中脑电波多见异常,特别是慢波活动与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为2%,在攻击型人格患者中则为14%。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2.心理原因。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长大成人了,特别热衷于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断、义气、力量等特征。心理原因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于自卑心理与其后产生的补偿效应。每个人都会因自己身体状况、家族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有自己的一种补偿方式。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越大,越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3.社会原因。电视、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带有武打、凶杀等暴力内容的影视作口舍不得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年人容易产生认同感和模仿行为。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常使青少年人产生攻击行为。
4.家族原因。被父母从小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暴力行为发泄不满。专制型家族,或者家长有暴力行为的家族,儿童常遭打骂,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我咨询的一个孩子保**喜欢用暴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就是这种原因。因为,他的母亲处理他的问题就是采用直接的暴力手段。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1.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要鼓励他们经常反躬自问和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成才上去。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另外,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
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培养孩子有正确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要让孩子有积极的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
白癜风食疗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