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继续严肃而又活泼的人格障碍小课堂。今天的主题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不知道多少宝宝们想到了强迫症,但是,今天讲得强迫型人格障碍跟强迫症并不是同一种障碍(虽然都得治)。强迫症,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明显的焦虑、痛苦,时间久了会引起精神上的痛苦,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不能正常学习和工作,他的这些行为和观念是自我不相容的,自我不协调的。属于焦虑障碍。这些患者自己会想要进行行为的控制,但是无法顺利进行。经神经影像学证据表明,该类患者脑区有关抑制控制的部分活动异常。

强迫型人格障碍认为自己的症状是自我协调的,本该如此的,会将严格要求与追求完美视为超越他人的优点。属于人格障碍,这个大家应该早就看出来了吧。他们寻求帮助的焦点一般在于自己同他人相处之间存在的矛盾或者问题,而不是一些关于自身的想法。

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从早年(儿童甚至幼儿期)就表现出过度追求完美、计划性、过度整洁、过分注意细节、行为刻板、观念固执、怕犯错误等性格特点。

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症状有现实性,有时这些行为对患者的生活或者工作有一定的正面的帮助。而强迫症的症状往往是荒谬的强迫观念,往往是某种内在焦虑的外在表现,强迫行为只能够缓解内心的焦虑,对患者没有帮助,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往往为这些行为感到痛苦,极力消除却不能。

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在压力下会表现出类似强迫症的症状,但在压力缓解后这些症状又会基本消失,少数会发展成强迫症。一个强迫症患者可以在病前并没有强迫性人格。

强迫性人格障碍和强迫症在治疗上都不容易,后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前者药物治疗无效。

有研究显示,在普通人群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10%~15%。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患者做事往往谨小慎微,希望所有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如果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往往可在工作中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但有时会因过分注重细节、墨守成规,反而影响工作效率。在生活中时患者常会用严苛的尺度衡量周围事物,使自己和身边的人陷入紧张、焦虑的氛围。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描述为: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揭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患者状况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行政学院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儿童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198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