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简单心理发了一篇《选择跟谁结婚,归根到底是在选择受什么样的苦?》,后台收到了海量的留言。有些朋友是在与伴侣的关系中有所感触,对题目中的问题给予某种带点儿甜蜜的肯定回答;有些则更浪漫主义,认为任何委曲求全都没什么道理……当然,也有反对的。

我们整理出了一部分留言,里面有不同的声音和见解——真的很棒!一起分享给大家吧~

——简单心理J室长

想分享另外一段话,“即便纠缠混乱的感情,对刚强的心来说也是一种训练,但是人生苦短,消极的人和事物还是要放下他们。判断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能带给你平静和力量的人,带你靠近光亮的人,跟着他。那些引发出你的嫉妒、狂乱等种种无明的人,在识别到自己的缺陷之后,离开他。”

我觉得越要长久的婚姻以及健康的关系,首先得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足够喜欢也行,其次就是两人沟通方式是有效的,再者就是双方的忍受程度以及包容程度,另外,学会自省。当然不可能马上发现问题自己或对方,但是不能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不用时时感激,但是一定要保持赞美对方和感激对方。最重要的一点,根据自身选择合适的伴侣,人格障碍类的,谨慎,假如有足够包容力和足够强大,爱好自己前提陪对方走下去也未尝不可。太喜欢这个内容,感谢!“我们可以去找一个可以容忍差异,可以平和地解决问题的人,这样双方的矛盾才不至于郁结,问题也不会因此上升到要结束婚姻的地步。所以嘛,反正跟谁结婚都是错,我们不妨一错到底”!!

每个人都带着亲密关系大大小小的伤口在成长,彼此靠近的时候就注定伤口会被揭开,只是跟不同的人结婚会揭开自身不同的伤疤,有些愈合,有些皮开肉绽,但也正是这些机会让我们看清自己,有机会变得更强。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彼此完美契合的爱情。我所知道的生活充满爱恨,温暖寒冷,幸福吵闹。我想最完美的另一半永远是自己,即便是那样,也是时刻充满爱与恨。但是当我们有一个自己陪伴着,强大着,思考着,理解着,不管和谁结婚,都是能够让自己幸福的吧。

恋爱充满了幻想,婚姻需要打破幻想,有时候挺矛盾的。但两个满怀幻想的人携手一起过日子,面对幻想一次次破灭却又不放手,虽然经常要忍受对方的不可理喻,但累了的时候有人给你一杯水,让你枕着入眠……就这样把日子一天天过下来,其实也挺浪漫的(挖鼻)。

“悲观主义拯救爱情,浪漫主义毁灭爱情。”说得太对了,这种时而觉得爱时而又讨厌的关系,可以延伸至其他一切关系,包括与自己的关系。婚前是抱着一种知道未来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的心态结的婚,现在真的遇到各种琐碎现实的矛盾,也没觉得“天哪怎么跟我想得不一样!”而是彼此坦诚经常沟通,化解了一个个心结,化解不了的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反而可以相处更久吧。

看到这篇文章,好像命中注定那样,其实亲情何尝不是一样?只是断断续续的我爱你,中间有不停地争执和乏味。千千万万次想掐死对方。这是以前考研政治老师石磊说对妻子有时候的想法(老师不用给我广告费)。单身狗的我今天看了这篇文章,终于有点理解这话什么意思了。

在想要掐死对方的时候看到这篇文章,成功拯救自己快要崩溃的灵魂!

昨天还在想着闹分居,今天又躺在同一张床上,有时候你庆幸自己找对了人,有时候你又骂自己瞎了眼,在纷纷扰扰中你们哭哭笑笑打打闹闹,如此过了十几年,受了怎样的苦又享了怎样的福?你不会离开他,他也不会丢下你。这就是我们的婚姻。

我记得看过一篇中国婚恋问题的调查里面一位婚姻人们选择婚姻时之所以看重门当户对、外貌学历等等因素,是为了避免婚姻中出现问题。其实不然,人生就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选择一个有趣靠谱的队友远远比降低初始难度重要得多。看到标题的时候我就想到这段话了。无论选择什么结婚对象,问题总是无法避免。重要的是你是否甘之若饴了吧。

我曾经在那些“没有激情的间歇”里非常迷茫,甚至想要和男朋友吵架,觉得吵架还更能感受到爱。可是也许无意识的时候还能做这样的选择,当意识到了,反而是很深的无力。于是选择和男朋友坦白“最近过得很普通,感觉好像感受不到你的爱了呢”于是他个死人历数各种家务活“你还感受不到吗?”我服了,把他打了个臭死,他抱着我笑,我就又感觉到了爱。

再进一步说,不是选择受什么样的苦,而是在已知苦难的前提下,期待自己能收获将苦难消除甚至变成幸福的结局,从而进一步确认我的选择我的能力以及我是我。

我觉得婚姻能天长地久的不是我该坚定不移的忍受什么。而是坚定不移的本身,当我确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接受了你大部分的缺点,却依旧依赖你的优点,并愿意一生乐此不疲,坚定信念

其实没有什么完美的婚姻,我心目中的完美婚姻也许是两个有独立人格与相同价值观的人相结合吧。而且我特别赞同最后那句话,我一直认为,两个人在价值观相同的情况下,没有无法解决的事情,只有不愿沟通的人。

曾经看过一个对美满婚姻的心理学研究。研究者们发现,顺利延续婚姻几十年的夫妇们,对爱情有着相似的定义。他们认为爱情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个个“我爱你”的瞬间。就像所有的感情一样,这些瞬间之间,有很多乏味和争执。但在他们眼里,这些间隔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爱情不存在了。这句非常认同。

一直觉得亲密关系和婚姻是两件事,深度的亲密大概是两个人能相互理解彼此。我看过一句段话,来自一位男性视角:我与爱人相互非常了解以至于我们可以有很多默契,可是我们却不相互理解。比如她了解我一定会沉默,但她却不知道我为何沉默。我对她也一样。当时就很触动。个人觉得有相互了解的婚姻已经不易,能相互理解真的是非常难得了!有几个瞬间,几件小事就都很感动了!

人生中的幸福也只是一些“好幸福”的瞬间,而连接起这些瞬间的正是大段的无聊,挫败,失落和挣扎。

我的结婚誓言:我发誓在学习无条件爱你的过程中,我会带给你难以想象的痛苦,导致你对我说出连我爸都会吓一跳的话,而且让你后悔遇见我。而当你对我做出相同的事时,我可能会用一个三岁小孩的成熟度来响应,而且用急性子和坏脾气来当作我的两大武器。我永远也不会记得,我们只是两个尽力想做到最好的普通人。我会把你当作我唯一的快乐源泉,最后我们才能成长并了解到爱情的真正目的。

所以,做选择的时候是什么驱使的呢?首先得有过我爱你的瞬间才可以有想要和他彼此适应的能力吧?为什么我对没感情的人包容度这么低?——一个浪漫主义晚期病人

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是啊,如果果真如此,那为什么要结婚呢?而在反对「婚姻都受苦」的评论里,也有许多有趣、有见解的声音——

这个论点我不太同意,婚姻的本质肯定要有爱,然而这并不是唯一必须的条件。第一,剥去幻想的外皮。这样的幻想即是对伴侣的,也是对自己的。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对方,既不为对方找借口也不刻意抹黑。第二,自己的底线搞清楚,不要动不动就说我绝对忍不了这样那样,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了你又发现自己能忍,并且忍的非常委屈。这不叫底线,叫随便。第三,夫妻二人再亲密也是两个人,彼此都要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果能充分认识自己和伴侣的真实性格,除非真正的底线其他事情一概好商量,说话做事为对方留些余地,这样的婚姻有什么苦可言?

太悲观又太自我了,我们自己是完美的爱人吗?如果是,我们一定可以遇到完美的爱人,像钱钟书和杨绛;如果我们不是,又拿什么来评判別人是对的还是错的呢?说到底,婚姻和伴侣都不是错,如果有错,错在我们不认识自己。

其实,无论是原作者还是我们,大家的讨论都基于一个共同的语境:不管婚或者不婚,一段亲密关系首先应是建立在「相爱」的基础上的。随随便便找个伴儿,妄想靠相处过成「命中注定」……几率太渺茫。

只是,单单作为一个「人」,我相信即使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大概也不是完美的,他们的性格上或许也有固执、任性、孩子气……所以,话又说回来,当你遇上一个人,你们可能是很好的匹配,但或许还不是“最好”的。然而,假以时日,可能会变得完美——谁知道呢?

但是,如同很多留言里提到的:爱情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个个“我爱你”的瞬间。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在那些爱情「消音」的时段,我们究竟该试图重启它的音量,还是切换到下一曲?

“我知道我只是你心中的夏日,并非四季。

(EdnaSt.VincentMillay)”

——微博

简单心理J室长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05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