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常识 >>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分析及其中医心理疗法
作者简介:宁式颖,哈尔滨顺畅心理咨询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医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摘要:本文试图从分析抑郁症的内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方面入手,并结合笔者大量中医心理治疗实践素材,对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及其多种疗法进行一个概要性的梳理,以期使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对此种疾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使他们早日摆脱阴霾、并拥有一份健康快乐的生活。
关键词:抑郁症;病因病机;中医心理;治疗方法
一、抑郁症的内涵及其诊断
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从目前情况来看,抑郁症的发病率陡增,年龄逐渐走向低龄化,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罹患抑郁的风险或潜在风险。而且,由于抑郁症的病症常常被躯体的病痛所掩盖,90%左右抑郁症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并及时就医。
诊断抑郁症并不困难,但是由于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不易被察觉,因而容易导致误诊失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一般而言,抑郁症具有如下特征:
(一)、躯体方面的主诉多而且易变,常有睡眠困难、头痛、头晕、耳鸣、口干心悸、胸闷、腹胀、便秘多汗、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或全身不定部位的疼痛等。有时因躯体症状突出而掩盖了抑郁症状,造成一时误诊。实验室检查多无阳性反应。
(二)、临床上最突出的症状是情绪低落。情绪低落持续1年以上,有三分之二时间自觉心情压抑、忧郁、苦闷,其间歇每次最长不超过2个月。
(三)、自觉活力降低,懒散乏力,精神不振,脑力迟钝,反应缓慢,对工作缺乏信心。
(四)、社交活动减少,逃避与人主动交往,心境恶劣,烦躁,易激惹。
(五)、有昼重夕轻的昼夜节律,以及春秋季节重而夏季轻的季节性规律,并多有焦虑情绪,女性病人月经期焦虑症状加重。
(六)、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
(七)、MMPI、EPQ、CCMD-2量表有助于帮助诊断此病。
二、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一)生物、理化和生理因素
1、遗传因素:有资料报道,亲属中有抑郁患者的人群,将来患病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同胞)中有抑郁症的人群,其患病比例比一般人群高5-18倍。
2、生化因素: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他们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五羟色胺的含量下降导致五羟色胺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3、慢性伤残性疾病:躯体疾病经久不愈患者多发此病。
(二)心理因素
1、长期持续的心理紧张刺激:绝大多数患者的起病由心理应激促发。
2、情绪反应障碍:如悲伤、失望等情绪强烈而持久引起心境的改变,破坏了感情生活的平衡。
3、个性特征:自信不足,自卑严重,悲观失望,胆小软弱,敏感多疑,被动性与依赖性强等不良个性,多被视为该病的温床。
(三)社会因素
1、负性生活事件:遭遇亲人死亡,与亲友分离,学习或工作上的挫折,经济困难等。
2、自尊心强烈受损,由此产生价值观和自信心的动摇及自我贬低。
3、工作和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
可见,引起抑郁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三、抑郁症的中医心理疗法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目前医学界使用的疗法有很多,医院对于此病的治疗模式基本上是服用抗抑郁药。其次有物理疗法,如电击疗法、强光刺激等。另外比较盛行的方法还有补充医疗和替代医疗,包括中草药、大剂量维生素、特殊饮食、补充雌激素或雄激素、注射OCT3蛋白质、按摩、针灸、瑜珈、甚至笑疗。此外,随着人们对于抑郁症形成的心因的认识,心理疗法和社会支持疗法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到抑郁症的治疗体系之中。
上述疗法各有利弊。目前的西医西药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诸如长期服用药物对胃肠道、肝脏、肾脏有一定损害、药物依赖现象比较严重,损害服药者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电击治疗,作为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它的缺点是电击疗法之后,有的病人又回到原来的痛苦状态中去。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早有认识,对其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抑郁症类似于中医传统诊断的不寐、郁证、脏躁、癫等病证。.临床上大量医家的医学实践经验表明,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远期治疗效果稳定,且复发的间隔时间相对较长,不失为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治疗及其预后康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俗话说:“心病还需心来医”;“哀,莫大于心死”。在笔者接触的大量临床病案来看,心理治疗为主,辅助中药治疗,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能取得最佳而稳定持久的疗效。
综上所述,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抑郁症的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辩证治疗,因人而异,并将多种方法融会贯通。古往今来,中西方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各有利弊。中医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有独特而神奇的魅力。
(本论文是黑龙江教育厅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自我维护技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
参考文献:
王金道刘勇郭念锋《临床疾病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年12月第1版-页
杨心德陈朝阳胡坚达《大学生心理障碍自我超越》(M)上海教育出版社年2月第1版81-82页
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法制出版社年8月北京第1版33-37页
崔文风石竹《心理与人生》(M)中国物资出版社年10月第1版--页
《专家提醒抑郁症并非单纯心理疾病》(J)新民周刊、2、5
《日本发现治疗抑郁症的蛋白质》(J)中国失眠抑郁康复网、7、5
《许多抑郁症患者首选替代疗法》(J)三九健康网、3、21
《抑郁症及其针灸治疗》(J)搜狐网、1、28
本文为宁式颖原创作品。分享仅限于大家参考学习,请勿作商业使用。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顺畅心理
推荐
针对多种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自闭症、孤独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青少年儿童心理困扰、婚恋情感家庭与性心理困扰、人际关系心理困扰、人格障碍、失眠、神经性头痛等心身不适,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
详见网址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