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近被投诉了两次,性质类似,都是因为我谢绝了加号。其中一次的情况是正在咨询中,有人在门外匆匆地、重重地敲门,正在就诊的来访者问我要不要开门,我同意他开一下。进来一女士说:“医生,给我加个号。”我说:“对不起,今天加不了号了。”女士:“医院找你的。”我:“对不起,我今天约满了,您今天可以选择看隔壁特需门诊的医生或到普通门诊把药先续上,如果要找我,请提前预约。”女士:“那你先给我开一下药啊!”我:“对不起,我们现在正心理咨询中,不便打搅。”她把门重重地关上离开。医院投诉中心的调查电话,然后开始了解释工作。

有一对60岁左右的夫妇因老太太长期失眠和“安定依赖”被介绍到心理卫生科就诊。接诊医生在详细了解病史后建议进行心理评估,他们说:“我们平时身体健康,性格开朗,不愁吃不愁喝,经常旅游,心理没病,给换一下药就好……”在医生的坚持下她完成了心理评估。人格评估结果显示:谎分偏高,提示人格障碍。在进行睡眠卫生教育以及心理咨询过程中,医生说一句,该女士反驳一句,显得很抗拒。医生说:“阿婆,先听我说,按我说的做,这样才有可能会慢慢好起来,如果采取敌对态度,那很难好的。”这时,这对夫妇都把声音提得很高:“你还心理医生呢!一点同情心都没有,病人睡不着已经那么痛苦,你还说‘不睡觉不会死人,让她不要躺在床上’……”“我们什么时候说话像敌人了”“如果你不给我开药,我要投诉你”……医生在无奈之下给她开了药,然后他们骂骂咧咧地走了,出门还留下一句:“态度那么差。”

类似案例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共同说辞-“态度差”!

这让心理卫生科工作人员很痛苦:我们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居然会因“态度”被投诉和诟病。难道真应了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说话:“我常想,美国有心理医生,中国可能不会有心理医生。因为见心理医生一定要说实话,中国人见了谁都不会说实话。”

作者在思索再三后发现:许多人把“心理咨询当成精神麻醉剂”了;许多人来心理卫生科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学习如何去面对痛苦,而是试图从医生那里得到快速消灭痛苦的方法,不管这方法是逃避还是掩盖,亦或是用药物控制痛苦。甚至有人来就诊的目的是希望医生开些药来控制晚上做梦呢。

作者刚开通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白癜风的前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34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