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lenM.Siegel

翻译:叶宇记

从成年病人的分析所重建之幼年心灵状态,提供了科胡特构思自恋型构的具体资料。不过他也警告,这种基于以神入方式深入成人的情感生命以建构早期经验的方式有其困难所在:

精神分析取向地建构早期的经验是困难而且充满危险的。由于神入是精神分析观察的主要工具,但它的可信度随着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差异增大而逐渐减小。因此对于早期的心智发展阶段的了解,是我们对于自己本身有没有能力神入的挑战。

理想化的双亲影像

科胡特将自恋型构中的理想化部分描述为‘在精神分析中,早期精神发展的两个面向之一的复苏’。另一个面向即是夸大自体。这两个部分在早期发展中同时演进,是婴儿企图恢复已经破裂的幸福状态所做的努力。在理想化的双亲影像方面,精神将完美指定为一个‘古老、原始(过渡)的自体客体。’

婴儿用所有存在于理想化客体的力量来追寻恒久的结合,以求感受到完整及活力,不过,孩童终究必须矫正这种理想化,否则便必须永远依附于一个理想化的人物才会觉得完整无缺。科胡特认为恒久的精神结构是在经过好几个将理想化自恋状态再内化的过程后才建立完成的。过程之一是理想化渐渐经由儿童对双亲能力有其现实上的极限的体验而逐渐修正。科胡特在年第一次称此过程为‘通过客体的途径’(passagethroughtheobject)。除了能减少理想化之外,‘通过客体的途径’也使孩童将双亲特有的情感态度及反应特质加以内化。

‘转变内化作用’(transmutinginternalization)是另一种结构建立的过程,类似弗洛伊德在年所描述的哀恸过程。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精神结构在失落(loss)之后开始发展,投注于已失落的客体的原欲被抽回,并以一种潜意识记忆的形式内化。所失去的客体被保留在记忆中,其特质则变成人格的一部分。

就科胡特而言,当理想化逐渐从孩童的照顾者身上抽回时,精神结构就会开始发展。这些内化过程会产生新的结构,它负起过去由理想化客体执行的心理功能,而全无该客体之个人特质。当孩童的失望是渐进的而在可以处理的程度内之时,理想化就会一部分、一部分的抽回,科胡特称此觉醒的过程为‘恰到好处的挫折’(optimalfrustration);然而当这种觉醒是突然、大量的发生时,挫折就不是恰到好处了,而儿童便无法一部分、一部分地处理大量的失去,因而转变内化作用就不会发生了。

客体的种类:自体客体、真实客体与心理结构

科胡特强调,要了解自恋疾患的关键,在于了解儿童所经验到之具有心理功能的客体,是以客体所执行之心理功能而非被经验到的特别之人格特质的形式。儿童视此为自体的一部分,当客体能实现其功能时,就被视同是自己身体的四肢一般理所当然;只有当一个客体无法实现其功能时,才会引起注意。科胡特称这些被经验成自体的一部分称为‘自体客体’(self-objects)经验;它们因其心理功能而被孩童经验为存在,而不是被当作真正有距离的客体。年,科胡特把‘自体—客体’当中的连字号拿掉,称为‘自体客体’(selfobject)以表明‘提供功能的客体并非被经验为与自体是分离的’的概念。科胡特在之前的一年中,便思考着这个改变,并在年10月29日于恩斯特(Ernest)及依娜?吴尔夫(InaWolf)的家中庆祝这个定案(Wolf,)。少了连字号的‘自体客体’在同年稍后的一个联合发表会上第一次出现。

相对于自体客体而言,‘真实客体’(trueobject)则是和自体截然不同且心理上互相分离的,它可以被‘一个已与古老客体分离、具有自主结构、能接受他人有独立的动机与反应,并能掌握互助共生的观念的精神状态所喜欢与憎恨。’

另一方面,心理结构则是过去自体客体所执行的安抚、张力调节及适应等功能的内化而成。当投注在旧的理想化客体上的自恋渐渐撤回时,心理结构便开始发展,而且即使在自体客体已经不存在时也能继续执行其心理功能。

理想化转移作用

科胡特发现,当一个孩童创伤性地失去一个理想化的双亲时,恰到好处的内化便无法发生。由于所需的心理结构无法经由点点滴滴的内化而形成,因此孩童会依赖停留在与自体客体的转移关系上,以填补丧失的精神结构。科胡特认为,这样的孩童:

为得到必须的内在结构,他/她的精神将固著在一个古老的自体客体,而看似一种强烈的客体饥渴。对这些客体的追求及强烈依赖是因为这些客体被当作其所丧失的精神结构的替代物。它们并非客体(就这名词的心理意义而言),因为它们并未因其贡献及其人格特质而被爱或赞赏,而其动作则仅仅被朦胧地认识而已;它们并未被渴求,而仅仅只是因为其取代了孩童时期没有被建立的一部分心智活动而被需要。

科胡特将关于理想化双亲影像的障碍分成三群,依不同的阶段发生的创伤而决定其本质,如下图所示。第一群系源于前俄狄浦斯时期早期的创伤,它干扰了精神维持或重建本身自恋平衡基本能力的发展。这种早期创伤通常是严重的,而来自于照顾者无神入的人格;对儿童情感需求在早期就缺乏同调(ammemem)会剥夺其应得的母爱功能,例如刺激的屏障、张力的调节及恰到好处的刺激等。这些人经常变成物质成瘾者,他们以成瘾物质来取代失去的张力调节及自我安抚的内在结构之功能。

第二群障碍是前俄狄浦斯阶段晚期的创伤,它干扰了科胡特所称的控制驱力及中和驱力的‘自我的机本构造’(basicfabricoftheego)。此阶段之创伤造成自恋需求之性欲化的倾向,在成人时期则以性欲化行为的形式来表现。科胡特了解这种性欲化是为了安抚及安顿破碎的自恋自体所做的努力。

第三群障碍系源于俄狄浦斯晚期或在超我尚未建构完成的潜伏期(latencyperiod)早期。在此阶段受创过的成人将拥有包含价值及标准的超我,但是他‘会永远在追寻能提供赞同及领导的外在理想化客体,而这是他那理想化不足的超我所无法提供的。’

科胡特宣称不同的理想化转移作用(idealizingtransference)表达了理想化双亲影像特定的停滞时期所衍生的需求,是自恋人格障碍所特有的,并会在对这些人进行分析时表现出来。

杂乱无章的的混乱状况。在经过长期及完整分析之后,可以从中理出某种规则来。混沌的发现揭示了我们对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性的错误认识,即确定性的原因必定产生规则的结果。我们认识到,知道规律并不等于能够预言未来。

来源:无意识研究

近期课程(点击可查看详情)

九型人格工作坊长沙站(第二期)(10月)

认知行为治疗工作坊(黄政昌,长沙,11月)

深度关系疗愈工作坊(长沙,11月)

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刘亮博士,大连,11月)

催眠师国际认证培训(蔡仲淮,长沙,年1月)

青少年冬令营(年2月)

青少年冬令营(年2月)

青少年冬令营(年2月)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38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