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常识 >> 后台搜索率超高的吃手难题,破解方法都在这
发现近期后台有妈妈留言问我:如何才可以系统地帮助孩子戒掉吃手?
那个妈妈的烦恼是这样子:
最最让我抓狂的事就是娃吃手!
我的养娃理念就是顺其自然,认为吃手是宝宝认识世界的一种必然方式,只是一个过度,自己慢慢就会戒掉的!娃就养成了吃手睡觉的习惯——困了自己就爬到小床里,吃着手睡着了;接觉也是吃手……不需要大人抱啊摇啊拍啊……我还挺得意的!
可是发展到常吃的那个大拇指长出厚厚的茧子,上门牙凸,下门牙凹,我这老母亲的心再也淡定不了了!
从20个月开始了人为介入,从讲绘本,到涂蒜水,期间讲了无数道理,都只见效一段时间。最后我采取了戴手套睡觉的方法,终于把睡觉吃手的习惯改掉了!
但是每天还是要抱着他的小熊仔(一直陪着他的安抚玩具)吃一会儿手,而且是找一个没人的角落里吃,看见我过去就马上拿出来,我真是很无奈啊……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彻底把吃手给戒掉呢?!我真是要疯啦!
说起吃手,想起前段时间刚好和萌芽群的一个妈妈谈过这个话题,当时她的孩子已经戒掉了吃手的困扰,原因是找到了孩子吃手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心理缺乏安全感,她非常开心地给我留言,听到这个消息,我当然也很开心的。
吃手这个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常见的。一些孩子可能并不爱吃手,比如我家两个娃,他们2岁前虽然也吃手,但是频率超级低,也不会把吃手作为自己很满足的行为方式。
但另外一些孩子对吃手的行为真的是乐此不疲,那么这种情况出来,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才好?如果孩子还在吃手,到底如何戒除才合适?
今天的文章,想和大家系统地谈谈让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吃手”话题。
两岁之前:
孩子吃手无需太过担心
坦白说,吃手这个行为,如果在2岁前出现,是正常的。这是因为这一个“娘胎自带”的技能。
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大概8个月大的时候,伴随吸吮反射出现,就开始练习这项技能,手就是他们最方便的练习对象。张开嘴,塞进手指,津津有味地吸吮,这是一项自然获得的本领。
对于孩子出生后,吸吮成为每天最常用的动作之一,所以,宝宝觉得吸吮的动作非常自然,从吃奶到吃手,都是孩子可选的一个方式。
尤其是4~7个月的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开始突飞猛进,他们用手探索一切事物,当然也包括吃手。但是这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从最初将整个小手塞到嘴里,进步到可以准确将一个手指塞到嘴里。
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孩子精练自己手部精细运动的方式之一。比如你看我家弟弟小时候的这张照片,他也喜欢把自己的小手伸到嘴巴里眨巴眨巴地吮吸起来,没什么技巧可言,就是“眨巴眨巴”的不亦乐乎。
弟弟小时候吃手的样子,肉乎乎,当时他身体曲线90%左右的
从另一方面,对宝宝来说,吃手也是一种安抚方式,帮他平复紧张和焦虑。
就像大人也会觉得有自己熟悉的物件在身边,会感到安心一样,宝宝在吃手的时候,就能够感到情绪上的安定。这和其他宝宝用安抚奶嘴,或者用毛绒安抚玩具,是一个道理。
手是宝宝时时刻刻都能看到的东西,比安抚奶嘴、毛绒玩具更有亲近感,既然吃起来口感不错,又随时可以吃到,吃手自然就成了这个年龄宝宝的常见游戏。
这些都是很多爱吃手宝宝的心理学的理论支持。整体来说:
2岁前,发现孩子爱吃手,也没其他明显的负面情况(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因为用力吮吸手指导致门牙凹凸”现象),我们其实不需要太担心。
吃手是宝宝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其他影响。
我们要多观察,保证孩子还有更多的自我安抚方式,让孩子能够良好过渡到2岁后的逐渐戒除阶段,这个便是我们可以提前学习的功课了。
2岁之后:
留意孩子是否逐渐戒除吃手行为
正常情况下,不爱吃手的孩子,可能很早就已经不会对“吃手”出现高频的探索欲望了。
比如我家两个孩子,他们喜欢的自我安抚方式更多的是滚动身体,在床上不停翻来覆去,或者手里拿着安抚物,这些都是我可以感知到的孩子的安抚喜好选择。
对于大多数吃手的孩子,即便2岁之前很喜欢吃手,在2-4岁会之间也会逐渐戒除这个习惯,出现自然停止吃手的表现。
这时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都更加成熟,也有了更多的玩具、伙伴,慢慢地就不再需要靠吃手安抚自己,也不把吃手当成好玩的事情。
你会发现,孩子正在降低自己吃手的频率,或者从之前的喜欢吮吸手指,下降程度到只是把手指放在嘴里却不吮吸,甚至是已经有很多其他的自我安抚方式正在发展。
那么更多的时候,你无需太担心孩子的表现,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和过渡,我们可以一边观察,再适时引导。
但是的确有不少孩子,形成了吃手的习惯:
即便意识上认可“不要吃手”,但一时半会儿还是很难纠正过来;
或是孩子吮吸手指的习惯不好(喜欢用力地吮吸);
甚至孩子出现了很明显的高频吃手的行为,伴随的是孩子其他方面的行为异常(比如情绪不安、脾气火爆、睡眠不安等)。
那到底要不要戒吃手,答案是要的。
因为不妥当的吃手行为所反映的问题,最重要的,吃手对孩子的牙齿和口腔发育可能会有影响,比如说孩子一直用门牙来吃手,就会出牙齿突出,甚至是咬合问题、上颚发育问题等等。(如下图)
特别是当孩子喜欢很用力地吸吮手指,影响牙齿和口腔的可能性会更大。如果孩子4岁以后仍旧吃手严重,甚至还会影响上下颌骨、肌肉形态,最终甚至会慢慢影响脸型。
如何戒除:
温和沟通和顺势引导双管齐下
比如文章开头的妈妈所分享的情况,即便孩子是在2岁之前,但是因为孩子吮吸手指的习惯不好已经对牙齿和口腔影响较大,那么戒除也是必须要进行的。
但是戒除过程中,妈妈也发现,真的是用尽了一切办法,似乎都无计可施,那么从心理学层面,我们如何双管齐下才能更对症地帮助孩子呢?
我前面提到的,孩子如果戒不掉吃手,甚至出现加剧的情况,其实已经不是简单的“吃手”问题了,往往背后伴随的是心理上更深层次的依赖。
其实就好像断奶一样,大家也知道断奶期对于孩子来说各种激烈,戒吃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大原则就是:越是重要的事情,父母越淡定、温和,会有利于事情的过渡和解决。
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社会模仿”(SocialImitation)。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孩子的早期道德观的形成并没有一个独特的发展过程,道德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强化和模仿形成的。
这里体现在孩子观察并仿效别人的好行为来学会道德行为,比如判断一件事情的利弊(比如吃手行为不好,要戒掉,我要用勇气去克服)。一旦孩子通过社会模仿感知并且接受了这些亲善行为的合理性,孩子会更愿意补骨脂素价格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