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充满了矛盾与多面性,也让人们对于善恶、美丑、忠诚与背叛的定义,多了很多种理解。

例如三国时的曹操,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而对于他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就一个“奸雄”两个字评价了之。实际上,这些认识,是有一些片面的。易中天先生在他的《品三国》讲到,曹操是一个可爱的奸雄,足见,其人性之中,也有不为人知的善良、可爱的一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例如,曹操对于有才能的人,只要能为其所用,都会给予非常优厚的待遇,而且非常高级别的尊重,所以才纳谏如流,人才济济。所以,即使曹操有奸诈的一面,也是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

相反,历史上却不乏大奸似忠,两面三刀的伪君子。例如做了一辈子好人,修身积德的王莽,却最后选择了造反,而扶持了曹魏两代人的司马懿,却处心积虑,最后拿掉了他们打下的江山,让历史改朝换代。

同样,三国时期的刘备,口口声声兴复汉室,但是其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过程中,无比表现出自己想分得一杯羹的野心。

由此可见,我们永远无法一刀切,就断定一个人、一件事的好与坏,而应该客观的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而人性也有双面性。

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含有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到美德。

——卢梭,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人性善恶是一个很本源的问题,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不同主张的思想家曾争论不休。但善恶在很多时候的分界并不清晰。当我们努力争取的机会花落人家,此时我们内心里泛起一丝不甘心,只从此时来看这样的涟漪算善还是恶呢?

人性是复杂的,善恶在很多时候是暧昧的。就像很多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其中极少有单一“傻白甜”的人物,因为他们不够真实和立体。而另一类,很多利己主义、自命不凡又投机取巧的混球在经过洗礼和升华后,“浪子回头”加上剑走偏锋的奇招成为归来的英雄或反英雄。这类角色则更让人着迷。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它常常是灰色的,只不过有时泛起高光,有时则滋生阴暗。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middot;津巴多为了研究人性善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模拟了监狱的场景,被招募的24个年轻人随机分成囚犯和看守两队。当他们逐渐融入自己角色,并随着矛盾的逐步升级,“看守”开始体罚“囚犯”泄愤,而“囚犯”也出现了暴动和相互猜疑。

这次试验之后,津巴多教授提出了“路西法效应”,意思是:即使是淳朴、善良的人内心也埋有邪恶的种子,在一些环境或事件的刺激下,人性的阴暗面就可能被唤醒,就好像光明天使也可以转化为恶魔。

善与恶都是我们进化至今得到的天性。就好像利他精神可以让我们的种群得到壮大,而攻击本能则可以让我们自身从争斗中活下来。这些本能曾使我们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化,而“为善去恶”则是我们进入文明阶段以后才开始适应的新规则。人性中隐藏的黑暗是我们无法彻底消除的继承。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人性中存在的阴暗面,不过通过了解并适当调控自己的黑暗特质,做到不乱“害人害己”从而拥有更优越的人际环境和发展空间还是很可行的。

测评推荐

心理学家定义“黑暗人格”是一组介于病态和正常人格之间的特质群,常常处于本我和潜意识中,是人格的“灰色地带”,它包括权贵主义、自恋、精神病态的三种人格特质,这三种特质是各自独立,又相互重叠而成的反社会倾向的黑暗人格类型,与大五人格不同的是: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63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