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常识 >> 黄一川是反社会还是偏执狂云心理
事件回顾:6月28日,在离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米左右的地方,29岁的黄一川举起屠刀,砍向3名学生和1名家长,导致两死两伤。他初步交代行凶的原因是长期就业不顺,产生厌世情绪,萌发报复社会的念头。
事件发生后,不少自媒体认为他具有反社会人格(心理学上也叫精神变态人格)。根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上海“世外”事件嫌犯:“精英人生”的落空》,我觉得他更像是具有偏执型人格特质。
反社会者的主要人格特点是冷酷无情、说谎欺骗、缺少悔意、操纵他人、恶意自大。偏执者的主要特点是多疑,不信任他人、固执、自大。
三联文中呈现的黄一川的人格特质是:内向少言、骄傲要强(黄母);性格内向、寡言且偏激(网传);孤僻外还有些过激(同学)。这些特质更倾向于偏执型人格。
还有两件事,我认为更能体现出他的多疑。他的一个同学称,刚进大学时,黄一川曾竞选班干部落选,因故整个大学四年“一直都觉得他们班同学在针对他”,也不跟其班上同学来往。毕业时,黄一川给许多同学QQ留下威胁言语。
还有一件事,黄一川曾两次考研东南大学建筑系,均以失败告终。黄母说:“他都是考了才给我说的,他说都是过了线,但面试没过,这个对他打击挺大。”黄母说,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没有熟人关系。两次过线面试没过,这很可能被黄一川解读为背后有暗箱操作,也是多疑的表现。
在人际关系中,偏执者总是怀疑别人背后有阴谋,别人都在害他。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习惯性使用否认和投射的防御方式,将内部感受投射为外部威胁。
之所以觉得黄一川不是反社会人格,是因为多数反社会人格从小到大是有一个发展路径的。小的时候,这些人往往具有对立违抗障碍(主要表现为愤怒或易激惹的心境、争论或违抗行为、怨恨或复仇)、品行障碍(主要再现为攻击他人和动物、破坏财物、欺骗或盗窃、严重违反规则)。因此,在DSM-5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有一条是:在15岁之前出现品行障碍的迹象(包括在家、学校违反规范或损害他人的权利,例如逃学、打架或偷窃)。在黄一川的成长经历中,除了性格有些怪异外,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品行问题。
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是为了让家长、老师和心理工作者,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能识别出孩子的人格异常,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莫等恶性事件发生之后,悔恨晚矣。
附:
根据DSM-5,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
A、对他人普遍的不信任和猜疑以至于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没有足够依据地猜疑他人在剥削、伤害或欺骗他或她。
2、有不公正地怀疑朋友或同事对他的忠诚和信任的先占观念。
3、对信任他人很犹豫,因为毫无根据地害怕一些信息会被恶意地用来对付自己。
4、善意的谈论或事件会被当作隐含有贬低或威胁性的意义。
5、持久的心怀怨恨(例如,不能原谅他人的侮辱、伤害或轻视)。
6、感到自己的人格或名誉受到打击,但在他人看来并不明显,且迅速做出愤怒的反应或做出反击。
7、对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贞反复地表示猜疑,尽管没有证据。
B、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特征的双相或抑郁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之中,也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的生理反应。
根据DSM-5,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
A.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1.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2.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3.冲动性或事先不制定计划。
4.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的斗殴或攻击。
5.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的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7.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个体至少18岁。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在15岁之前。
D.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
延伸阅读:
江歌案的人格心理学思考:陈世锋可能是偏执型人格
云心理
人格障碍者:关系中的麻烦制造者
云心理
对这种人,就是要简单粗暴!
云心理
daiguiyun生命告诉我的,我想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