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因素等原因的多重影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学生由心理引发的问题日益增多。当今高校在注重学生学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这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案例介绍

学生金某,女,来自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入学后,她与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经多次调解,仍无法与舍友缓和关系,之后办理了走读手续,母亲来校陪读。大三下学期,她谈了男朋友,同为本学院学生,两人相处时间不长,男方因她过于敏感、多疑,提出分手,于是她不依不饶,多次纠缠男方及其家长和舍友,甚至威胁对方。大四上学期末,她与另一名男生确立男女朋友关系,但她依旧是我行我素,一个月后,男生提出分手,她仍是不依不饶,通过报警、人身威胁等方式逼迫男生复合。

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学校与双方家长密切沟通,经过艰难的思想教育及多方协调,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升级。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情感危机事件,处理的关键在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学生孙某性格偏执,并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在遇到情感危机时,她偏执于自己在两人交往过程中的付出,过分看重对方曾对自己的承诺,感情上过于依赖对方,以至于让对方感到过于敏感、“黏人”,当对方提出分手或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便会想方设法逼迫、报复对方。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把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作为首要突破口,通过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朋辈帮扶等途径综合解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妄想型人格障碍(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简称PPD,也叫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病情常与以下障碍交织在一起:

可能会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1.其它类型的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2.精神分裂症或者某一种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妄想,特别是被害妄想、幻听)3.躯体症状障碍(一种或多种慢性躯体症状伴随显著而不成比例的与症状相关的痛苦、焦虑和日常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疾病。)4.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5.物质使用障碍(如烂药、烂酒及各种成瘾性习惯行为模式)6.某种焦虑障碍,如(失眠、易疲劳、肌肉紧张、烦躁、惊恐症等)其实,作为患者的家人,很容易就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些混合的病症,只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判断的依据。根据M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的标准,通常根据以下几点来作出诊断,患者必须怀有对他人深度的不信任和怀疑,并常常视别人的动机为恶意。在其他多种环境下都有体现:至少符合以下其中4点:1.臆想他人总是故意羞辱、利用、伤害、剥削或欺骗自己。2.无理由地担心其朋友或共事者的忠诚和可信度。3.不愿意向别人倾诉,莫名地会害怕别人会利用这种信任,反过来造成对自己的伤害。4.往往将别人的言语或行为解读为故意贬低、威胁或敌意。5.对自己被伤害的事件,如:被辱骂、伤害或怠慢,长期怀恨在心。6.一旦当自己觉察到自己的声誉遭到了攻击时,会立即表现出愤怒或反击。7.无理由、无证据地反复怀疑配偶或伴侣的不忠。8.症状早在成年早期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患者总是将各种事件都联系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极易猜疑,毫无根据地怀疑另一半的忠诚;表现出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倾向;具有歪曲事实的倾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对他人极度挑剔,但对别人的批评过于敏感;容易长久地心怀仇恨,不肯原谅他人对自己的侮辱、伤害或轻视;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当建立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时,他们总是表现得犹豫不决。原因在于:一方面,理想化自我认为他自己是一个优越的人,他往往对自己的努力和他能达到的目标的信念是夸大的,因此他往往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公然的傲慢、雄心、进攻或苛责,他感到自给自足,蔑视他人,需要得到赞美和盲目的服从。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人格障碍,想了解自己的人格是否正常,请完成以下测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87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