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常接触的这类人群中,能明显地感觉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存在。其一,这类人渴望成为一个完美理想化的人,或者是过上一种轰轰烈烈的人生,一旦现实中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完美的自己或者平凡的人生,就容易产生“活着没有价值”的想法。基于这种追求完美的想法,感觉自己也必须是足够特别的人才行,这种被称为“自恋型”。也就是说,在这种强烈自恋的状态下,一旦现实不如其意,就会觉得一切都了无意义,非常的麻烦。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总是碌碌无为。因为其设定的目标过高,所以反而无法满足于平凡普通的生活状态。除了轰轰烈烈的事情外,其他都是让人感觉麻烦的事情。其二,就是对于生存以及自己的存在这件事,没有找到任何的意义和价值,往往会陷入虚无或绝望之中。否定自己,觉得所有人都不会爱自己,甚至会做出一些自残的行为,这种被称为“边缘型”。在这种边缘化的强烈想法下,即使有能力、有机遇去取得成功,但仍然无法改变他内心中空虚感的产生,最终还是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麻烦。上述的“自恋型”与“边缘型”都属于非常现代的问题,但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在迅速增加的。那就是“想要从生活的痛苦与麻烦中逃离”的心理,更直白地说就是,这种“感觉麻烦”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想要从人世间的烦恼中逃离,想要回避现实中的问题,这被称为“回避型”。目前对于“自恋型”和“边缘型”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学者们对于“回避型”问题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虽然说感觉活着十分的麻烦,但是也没有严重到走投无路想要去死的地步,所以就只是一直维持着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这样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与这种状态关联最深的,应该还是“回避型”的问题。本书讨论的中心也正是由这种“回避型”问题所导致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别人轻视,所以会对于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等,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92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