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愈要多久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62961.html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是一本帮助与父母相处中遇到难题的子女理解父母问题行为背后原因的书,作者是美国作家格雷丝·勒博以及芭芭拉·凯恩。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帮助读者认识父母“难相处”背后的行为动机,只有了解了父母“难相处”原因,才能真正的具备同理心,而不是陷入互相责备的恶性循环。也许在父母“难相处”的背后是他们年轻时际遇所造成的人格障碍,他们自己也饱受人格障碍之苦,但他们并没有办法控制。在了解到这一点后,才能以崭新的视角看待父母。你会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生气,并且比较有同理心,你会学着不再耗费心力改变父母,而是寻找有建设性的、实际的方法接纳他们。本书介绍了六种类型的父母,分别是依赖型父母、泼冷水型父母、自恋型父母、控制型父母、自毁型父母以及恐惧型父母,每一种都有举相应的例子以及解决方法。一、依赖型父母依赖型父母无法忍受子女离开他们,一刻也不行,但成年子女往往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是无法无时无刻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于是产生了巨大的矛盾。面对这种类型的父母,成年子女务必了解父母的依赖行为并非现在才有。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如此依赖呢?他们可能在人生初期有过被抛弃感,而引发此感受的事件或许是真的,又或许只是他们认为是真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当他们的内心充满这种被抛弃的恐惧感时,就很容易奋不顾身的抓住周围的人,以确保自己不会再被抛下。这种恐惧感或许已经成为了习惯,而非出于理智,也不是出于子女的原因。当我们了解到了背后的原因之后,就应该抛下内心父母施加的压力,以同理心来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同理心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需要改变回应父母的方式。在父母的过度依赖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时,需要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可以和父母约定好见面的时间,给自己生活带来一些喘息的时间,这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父母。第三步就是寻找能为父母带来成就感的角色,比如鼓励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二、泼冷水型父母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家中,父母总是挑刺,仿佛你做的时候事情都是错的,从来没有一件事情能让父母满意。书中提到,一般别人做事不和我们心意时,我们会选择接纳和包容,但在一些人的眼中,事情是非黑即白的,没有灰色地带,所以容易陷入极端。这种非黑即白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分裂”。他与过度依赖一样,其根源是一种被抛弃感。当你因为工作不能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大骂你白眼狼时,你此刻的心情肯定是父母怎么这么不理解自己的难处?但在这时,父母此时的思绪可能大致如下:儿子是我唯一能依赖的好人。他要离开我一个星期。他要丢下我了。一定是我做了什么坏事。我好难过,我无法承受这种感觉。坏人不是我,是他。我要让他尝尝这种感觉是什么滋味。在心理学上,这算是一种自我防卫,也就是说父母在大发雷霆的时候感觉可能比你更糟,内心活动更加剧烈。这种防卫机制带有惯性,因此不要试图和父母讲道理,只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支持就行。三、自恋型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总会有这种行为: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从来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要求别人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然而,在这种高调的自我之下,隐藏着脆弱的本我。也许是年轻时曾有过的辉煌,在老年却归于虚无;也许是他们关心的亲友一一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甚至离开人世。这些都会加剧他们内心想要获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ys/294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