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常识 >> 回避型人格的准确心理学解释
人都是会怕孤独的,就算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的人,也会在生活中有自己的朋友。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他们还没找到知己好友,这些人也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善意,与热情温和的陌生人友好相处,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毕竟只有不断进行社会交往,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生活的价值。可有一类人却患上了心理方面的疾病,不仅不享受和社交生活,还会对这种行为产生恐惧与厌恶的想法。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性格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可以用回避型人格这个词进行概括。
拥有这类人格的人会出现相当明显的自卑情绪,并且主动逃避社交。那些不喜欢繁华都市生活,主动远离尘世的人,大多都有回避型人格的特征。结合《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我们能找到回避型人格的几种常见表现。
更容易受到伤害回避型人格的心思是细腻敏感的,一点小事都有可能让他们受到伤害。这些人特别喜欢对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过度解读,哪怕对方并没有针对他或者想要伤害他的意思,他们也会夸大这种伤害。
或许是因为太过害怕受伤,这些人便产生了不愿意进行社交的想法。除非能够保证自己在社交活动中受到欢迎,否则他们绝对不会轻易和别人交往。这些人就像是一个自卑的刺猬,用冷漠的刺进行自我保护。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这些人也不会轻易冒险。只要这件事情会让他们觉得困难,哪怕自己还没有做出任何尝试,他们也会轻易放弃。就算这些人曾经拥有朋友,当这段友情出现小的摩擦或矛盾后,他们就会彻底放弃这段感情,不会尝试主动挽回。
内心太过孤单拥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是孤单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父母或许并没有对他们给予太多关怀,以至于他们找不到一个可以信赖依靠的人。长时间缺乏爱让他们失去了爱的能力,不知道该如何与朋友相处,更无法经营一段真心的友谊。
他们会因为这种状态感到苦恼,甚至出现疯狂抑郁等情绪。可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只能强迫自己习惯这种孤单。当他们认为孤单才是自己人生的归宿时,他们就会主动逃避社交,不愿意经历建立友谊后分别的这份痛苦。
社交存在感低拥有这种人格的人大多不够自信,和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在一起相处时,他们也会经常否定自我。比如在大家一起激烈讨论,或是分享自己对旅游的看法和见解时,哪怕他们内心深处有许多奇妙的想法,也会因为担心其他人排斥自己而选择沉默。
从小缺爱的经历,让他们失去了对社会的安全感,也让他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缺陷。在与人社交时,他们总是出现于无能为力的感觉。存在感太低的他们偶尔鼓起勇气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会轻易被其他人的声音所掩盖。
这又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社会的坏印象,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融入其中。临床心理学家进行研究后发现,拥有回避型人格的人无法参与任何社会活动,也不能很好的发挥自我价值。
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他们并不会完全展示自己的想法,总是有所保留,给人一种相当明显的边界感。可以肯定的是,回避型人格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自己存在类似的特征,就应该积极接受治疗,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矫正心理。
如何矫正?
学会客观认识自己
老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学会站在客观的角度认识自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既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又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不要将自己放到太高的位置上,也不要轻易贬低自我。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其他人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能力和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明白人无完人这个道理,不要形成过分自卑的情绪。
接受心理治疗
如果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改变回避型人格,我们就应该及时向专业的医生求助,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心理学上有许多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比较常见的就是系统脱敏疗法。
这种方法会让我们长期处于自己害怕的环境中,并通过各种友好的互动让我们意识到,这种环境或行为并不可怕,从而纠正我们的心态。
进行深度社交
回避行为人格的人不愿意进行治疗,是因为他们担心会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能够信任的朋友,并尝试和对方建立起深度社交的关系。比如先在网络上和对方接触,一步步增强和对方联系的频率,再到线下见面约会。
在心理学领域中,回避型人格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这种心态是需要转变的。既然我们的意识具有选择性,可以让人因为自卑而出现逃避社交的情绪。那么我们也可以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我们彻底摆脱这种逃避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