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症状 >> 黑芝麻心理科普注意力缺陷障碍预警信号
喜乐成长工作室
一群有远见,有能力,有情怀的家长聚集的
温暖社区
开学一个月不到,Mark的妈妈已经第三次被老师叫到学校里去了。每次老师和她谈的都是同类问题。
第一次Mark排队的时候,去揪前面同学的头发。把人家女生弄哭了。
第二次Mark上数学课的时候违规,玩文具。老师批评了他。他根本不服管教。
第三次是Mark下课的时候接水喝,不知道为什么跟同学发生了冲突,打了起来。后来老师处理了。Mark就是不认错,不道歉。
至于上课不专心,讲话,坐不住,动来动去,甚至上课会站起来,那就是家常便饭了。
Tony坐在哪里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每天总会把某个东西带漏了。可能是跳绳、可能是草稿本、可能是作业,总之,他的书包乱七八糟。Tony平时做什么也总是丢三落四。大人跟他说话,他要么不听,要么没等别人说完就插嘴。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上课总是会站起来走动,要么直接躺在地上。中午睡午觉他从来不睡。现在小学二年级。父母很头疼。之前没有双减,就送作业班。他非常磨蹭,没办法集中注意力。他每次都是作业班最后一个回家的孩子。现在双减,孩子们都在学校里完成了家庭作业。Tony是无法做到的。他要么玩橡皮,要么打扰别人,要么讲话......他的作业都需要回家完成。并且要一个大人守着,随着提醒他专心,才能够勉强完成。这两个孩子很有可能患有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
全球儿童发病率约为7.2%,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持续为成人ADHD。约65%的患儿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
ADHD不仅损害学习功能,还存在其他多方面。
据统计,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为6.26%(约万人),但就诊率仅10%左右,提示家长及社会宣传、医务人员培训不够。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3种不同类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
多数专家认为发展为ADHD的倾向从出生就有,然而直到孩子进入小学,ADHD的行为才开始被发现。
一般而言,ADHD患儿随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冲动等症状会逐渐减轻乃至消失。这部分患儿ADHD的临床症状在成年期之前完全缓解,其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ADHD的临床表现只是一组一过性的症状。这些成年后社会功能良好的ADHD患儿仅占15%~30%。
成年后出现明显的精神问题和/或人格障碍:这部分患儿占10%~15%。
研究表明,ADHD患儿成年期患精神障碍的危险性增加,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成瘾性障碍、情感障碍和焦虑障碍等,其中以情感障碍和焦虑障碍最为常见。
ADHD患儿在成年后发生双相情感障碍的比例为38%。
此外,18%~24%的ADHD患儿在成年期出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这部分患者中有10%~20%可诊断为药物滥用。
ADHD预警信号
注意障碍为主型(ADHD亚型)孩子父母的诉说:
他似乎总是做白日梦,当我跟他说话他从来不回答。我想知道他是否能听到我的问话。
他常常弄丢东西,在新学期开始时我不得不买4个饭盒给他。
我喊他去他的房间穿衣服,10分钟过后发现他在玩玩具,并且只穿了一件T恤。
他记不住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因为他不能按照指示去做,不能很好地聆听老师给予的讲解。其实我们在晚上努力辅导他的家庭作业,第二天他仍然会忘得一干二净。
老师称他是“行为幼稚古怪”或者“随意散漫”的学生。
多冲动为主型(ADHD亚型)孩子父母的诉说:
孩子从未消停过,您永远都不能让他坐下来吃完一顿饭或者安静地入睡。
他总是打断别人的谈话,只要他在您就不可能愉快且顺利地与别人交谈。
他做事前从不经过思考,他或许知道在停下来观察四周安全后再横过马路,但是他们还是会横冲直撞,不计后果。
他从不按规矩做事。
班上的同学不乐意与他交往,没有人邀请他去家里玩耍。他总是争抢着先做,并且事情总要按他的方式进行。
目前,ADHD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多种方式融合治疗。很多问题在婴儿、幼儿园阶段就初显端倪。这个时候,及时干预,会取得比较好的预后。而等到小学阶段,因为在学校表现出问题,再来干预,干预的时间长度会更长,再加上学习的压力,干预的困难会非常大。不止ADHD,很多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都在婴幼儿期有轻微症状,例如:睡眠障碍,持续哭闹无法安抚,人际交往退缩,害怕,胆小,尿床,咬指甲......父母及早识别早期症状,及时干预,干预成本低,预后好。每年寒假、暑假,喜乐成长工作室将推出0-5岁婴幼儿心理体检项目,心理专家团队提供心理体检服务,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敬请期待。0—5岁婴幼儿心理体检
*有健康意识的成年每年都会定期体检。
*我们会定期带婴幼儿体检,幼儿园也组织体检。
*常规的体检项目更多的是生理发育方面,缺乏对一个孩子心理的评估。
*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抑郁、人际交往障碍、情绪障碍并非小学才会出现,
而是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出现端倪。
*定期给婴幼儿做心理体检,对于常见婴幼儿心理、情绪障碍早发现、早干预,干预成本低、预后效果好。
喜乐成长工作室
一对一心理咨询
儿童游戏治疗
父母成长课程
联系人:宣宣
嘉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