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素面六方壶

大约从19世纪初开始,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候的紫砂壶,造型其实不复杂,但常常在壶上刻文作句,内容或切壶,或切茗,或切情,这种情况虽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即已出现,但为数不多。而在文人陈曼生的极力创导下,此时在壶上刻字开始普遍起来。与此相适应的是,紫砂壶一般造型简单,大多素面平滑,便于刻铭。这1时期,大致处于清嘉庆道光知名白癜风医院年间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公元1796—1850年),当时的紫砂名匠有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万子厚、朱石梅、冯彩霞、邵景南、邵柏原、瞿子冶、申锡等,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上述特点。这把清六方壶,为素面,壶身六方形,壶底铭刻:“捷普玉兰”。字样,此壶为何人所制,不得而知,但根据六方壶的造型风格和特点来看,它极可能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的作品。

  这件六方壶,通高4.9厘米,横宽8.9厘米,用陶模压制。制作时,先压成六边形的碗,再将一样大小的两只碗对准口沿,相对衔接,挖开壶口,成为壶身。尔后接上嘴和柄,就成了一把六方壶。该壶壶身上下共12瓣,大小均匀,棱线直中带曲,斜面饱满而不呆板。加上壶的嘴、柄、钮搭配得当,大小适合,特别是壶嘴和壶柄的粗细、弧度与壶身的线条配合自然洒脱,显得既高雅,又挺秀。难怪该壶为人乐道,称赞不已了。虽然该壶不知为何人所作,但仍被列为紫砂珍品之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14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