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型人格是青少年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患者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的冲动,办事处事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患者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爆发型或冲动型障碍。

一般说来,主动攻击型人格呈现较为持久的攻击言行,缺乏自控能力,常以他人攻击冲动为主要表现。简言之,主动攻击型人格的行为以自控能力低下为特点。

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1)心理原因

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断、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

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时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为自身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法。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的时候,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2)生理原因

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以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3)家庭原因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较强,受到限制往往就会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常遭到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4)社会原因

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常常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点击右上角的那个按钮,有个分享到朋友圈的选项。分享转发给更多需要的朋友.咨询预约方式---恐惧治疗社交恐惧症治疗3恐惧专家







































中科UM-D
北京白癜风最便宜的是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182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