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从病例入手学诊断二
选取临床病例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流程逐层演示,对有关的概念、病因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物与心理社会干预等相关问题进行阐释,涉及精神科临床处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上接从病例入手学诊断(一)
病历摘要(2)
体格检查:T36.3℃,P80次/分,R20次/分,BP/80mmHg。
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精神检查:患者由多人陪送步行入院,年貌相称,衣着欠整。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被动接触,目光警惕。经医生耐心解释和安慰,患者表示愿意和医师交流。自诉半年前开始发现同事的眼神、动作在“议论”自己,不久就发展成散布谣言说她卖弄风骚勾引领导,还用监视器跟踪她,窃听她的手机通话。自己在路上也经常看到不三不四的人三五成群地谈论她,电视、报纸、网络上都有影射她的文章。
近1个月来,她经常听到耳边有声音议论她,多是难听和威胁的话,但又看不到人。声音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多是一些不熟悉的人,有男有女,白天晚上都出现。还有声音说要将她丈夫和孩子一起“做了(杀了)”,有时一说就是几个小时,搞得她非常难受,就和他们对骂。说到此处,患者号啕大哭,说“自己没有做过坏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医师问她为何这两天不吃饭,她回答说不敢吃,闻到饭里气味不对,如今科技这么发达,不知道他们又使了什么办法想害她。问其为何睡前在枕头边放菜刀,患者冷笑着说:“我还不想死,实在逼急了就和他们同归于尽!”问其采取过什么防范措施比如报警等,患者说害怕报警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危险更大,因为公安局里也有他们的人。患者因感到被害而心情不好,紧张害怕。
患者不承认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承认因为害怕和担心而睡眠很不好,同意服用药物帮助睡眠。患者自诉本来不想住院,医院很安全,24小时都有医师、护士值班保护,医院“躲一躲”。
实验室资料及辅助检查:PANSS量表评定总分97分(阳性量表分34分,阴性量表分12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51分)。其他实验室资料暂缺。
根据目前资料,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初步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晚发型)。
思路1:首先确立症状学诊断为“幻觉一妄想状态”。具有对诊断精神分裂症特异性较高的评论性幻听,妄想内容具有荒谬和不可能的性质(电视、报纸、网络上都有影射她的文章),心情不好、激越、哭泣、失眠等均系继发症状。患者意识清晰,智能正常,既往体健,病史中未有发热、头痛、抽搐等表现,首次发病年龄49岁,故考虑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思路2:首次起病年龄偏大,应重点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与妄想性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进行鉴别,本例患者的病史资料表明她既往体健,没有物质滥用史;妄想逐渐发展为泛化、趋于荒谬,幻听较为突出;无长期的病理性优势情感(抑郁、躁狂),情感症状继发于幻觉和妄想,因此以上几类疾病不作优先考虑,必要时做影像学检查如脑MRI,重点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知识点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诊断
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理论上讲,凡能引起大脑功能异常的疾病均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尤其当颞叶和中脑受到损伤时。鉴别要点:①躯体疾病与精神症状的出现在时间上密切相关,病情的消长常与原发疾病相平行。②症状多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上出现,幻觉常以幻视为主,症状可有昼轻夜重,较少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某些患者由于病变的部位不同,还会有相应的症状表现。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常可找到相关的证据。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鉴别要点是确定的用药史,精神症状与药物使用在时间上的密切关系,用药前患者精神状况正常,症状表现符合不同种类药物所致(如有意识障碍、幻视等)精神障碍的特点。
3、妄想性障碍:病前常有性格缺陷(如偏执性人格),幻觉少见并且不突出,妄想结构通常系统、严密,内容有一定现实基础且相对固定,思维有条理和逻辑;行为和情感反应与妄想一致,一般无人格衰退。
4、心境障碍:严重抑郁可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达到木僵程度,需与紧张性木僵鉴别。严重抑郁可出现与心境低落有关的自罪妄想、被害妄想、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躁狂(谵妄性躁狂)患者可出现夸大妄想、行为紊乱等症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情绪背景、症状出现和缓解的先后、精神病性症状持续的时间、治疗反应、病程特点等因素作出判断。
基本完成资料收集后,在作出临床治疗决策前需要进行哪些总体评估与考虑?
思路1:与诊断有关的评估。
包括:①评估发病的原因或诱因;②澄清病史资料,应尽量向熟悉患者的不同知情人核实;③完整的体格检查和精神检查;④确定共患的精神、躯体疾病,如物质使用、感染性疾病(梅毒、HIV)等;⑤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必要的脑影像学检查(首发式症状表现不典型患者)等。
思路2:与治疗有关的评估。合理的治疗选择应建立在诊断正确、对个体的总体状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1、与患者及其照料者制订、经营好治疗联盟、这样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长期预后。
2、分析与预后有关的优势与劣势(包括支持网络和经济状况等),改善不利于预后但是可以进行干预约因素。
3、评估总体躯体健康状况,同时治疗共患的躯体疾病。
4、治疗前评估可能受到抗精神病药物影响的某些基础数据:包括生命体征体重、身高、体重指数、腰围;锥体外系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认知状况;糖尿病危俭因素;血催乳素水平;血脂;心电图;血清钾、镁浓度;视觉检查,筛查视力变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等。
思路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治疗干预决策中的重要一环,仔细的评估可以防止或减轻患者由于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伤害,减少医患纠纷。精神科临床风险种类主要有:①人身安全风险:暴力攻击、自杀自伤、逃跑走失、受到他人伤害等;②合并躯体疾病风险;③医疗措施风险:保护性约束中的伤害、治疗措施风险(治疗方案的规范与程序、药物不良反应、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风险)、治疗结局风险(无效或恶化);④经济风险:拖欠费用、费用过高不能坚持治疗;⑤关系风险:关系逾越风险、沟通风险;⑥其他风险:法律和伦理方面的风险。
如何决定治疗方式?
本例患者尽管由家属送诊,但在与医生沟通后接受住院建议,也属于自愿住院。患者没有明确的危险行为,但存在潜在危险,如精神症状导致的攻击冲动行为或者自伤行为(晚上在枕头边放刀),因此属于“有条件的自愿住院”,要设置较为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随时转入非自愿住院治疗的知情同意。
思路1:如果门诊患者存在以下情况,医生应建议其住院治疗:①有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危险的;②生活不能自理者;③需要持续监护者;④门诊治疗不安全或无效者。
思路2:自愿住院是基本原则。患者符合《精神卫生法》非自愿住院治疗标准的,则应按照法律执行,并做好充分的知情同意。
思路3:对于不符合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法律标准、但又不承认有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劝说接受治疗是精神科医生必须重点培训的沟通能力。应善于利用患者能够接受的观点,劝说其接受住院或者门诊治疗。
节选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精神病学》,主编:唐宏宇、方贻儒
哪里治白癜风最好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