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格面具

来访者是女性,25岁,白领。6岁以前在孤儿院生活,后来被人领养。不久以后,养父母生了一个儿子。十来岁的时候,因体毛较多,被奶奶嘲笑,从那以后经常躲在被窝里拔体毛,导致体毛越拔越多,越拔越粗。中性打扮,自称是为了掩盖体毛。没有恋爱经历,女性朋友也很少。人际交往有困难,因而选择了一份不需要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收入尚可。有反复检查门窗的习惯。自己的房间加锁,不许任何人进入。有一次忘了锁门,养母进去替她打扫房间,她非常生气,二十多天没有跟养母说话。她的床长年挂着蚊账,柜子整理得非常整齐。没有性经验,但很小就开始自慰,而且喜欢看黄色网站。她主要1、自慰对不对?2、看黄色网站会不会被公安局抓起来?3、被别人知道了怎么办?她曾经反复向闺蜜询问这三个问题,闺蜜被她问烦了,不理她了。咨询师仔细介绍了三次咨询的经过,并回答了参与者的问题。他认为,来访者已经对他产生移情,每天至少打一次电话,询问上述三个问题。有人问咨询师,有没有烦她?咨询师说有,但是,为了建立咨询关系,只好忍着。关于诊断,咨询师认为主要是焦虑。来访者语速很快,声音很响,动作也非常有力。我认为,诊断强迫症可能更加恰当。来访者有明显的强迫症状,如反复检查,反复询问,过分整洁,不许别人进入卧室。当然,焦虑也很明显。当两者并存时,强迫症的诊断应该排在前面。诊断焦虑症和强迫症,不仅仅是贴什么标签的问题,而涉及到动力学。焦虑症属于现实神经症,强迫症属于精神神经症。对于现实神经症,可以用“常规”的方法处理,而精神神经症比较适合做精神分析。精神神经症是经过“置换”的,有更复杂的动力学成份。咨询师是精神分析出身的,最近对行为心理学兴趣比较高,一开始就想采用行为的方法。经我提醒,他也承认这个案例更适合精神分析。除了“心理定势”,他还考虑到精神分析费时费钱,担心来访者不能承受。这是咨询师的反移情。如果做精神分析,还要对来访者的人格、防御机制、移情类型进行评估。有人提到,来访者是否有性创伤?6岁以前的经历是否需要挖掘?咨询师也想给来访者做催眠。我认为,这些都是经典精神分析的套路,后现代精神分析更重视此时此地。来访者的行为模式已经在咨询关系中再现。她反复给咨询师打电话,反复问三个问题,就是重复她和闺蜜的关系,重复被抛弃的命运。她有很强的投射性认同,咨询师已经被她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移情的一种,多见于边缘性人格障碍。咨询师特别提到,来访者貌似洁癖,但指甲很长,令人疑惑。咨询师曾经问她为什么不修指甲,她说忘了,或没时间。于是,大家被指甲的话题所吸引,各抒己见。第三次咨询结束时,咨询师告诉来访者,如果下次咨询她的指甲还是那么长,就不给她做咨询了。很多人认为,咨询师这样做太残酷了。也有人认为,给她施加一点压力也是必要的。咨询师解释说,这样做是出于行为的考虑。我认为,咨询师这样做是配合来访者,同时也把自己带入尴尬的境地。如果来访者修了指甲,这是对咨询师的讨好(投射性认同)。如果不修指甲,则是想重复被抛弃的命运。如果咨询师没有抛弃她,那就是咨询师言而无信。咨询师反复回答来访者的三个问题,向她保证不会被公安局抓去,别人不会知道,知道了也没关系。但不起作用,这是为什么?其实,来访者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超我,甚至是施虐性的,她认为自己错了,应该受到惩罚,渴望受到惩罚。而闺蜜和咨询师的保证和她的期望(惩罚)相反,不是她想要的,所以根本听不进去。我想挖一挖咨询师为什么会反移情,问咨询师,以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来访者?咨询师说没有。我问,来访者有没有让他想起他以前见过的某个人?咨询师说,像在精神病院里见过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这个案例需要认真排除精神分裂症。她三年前在精神病院住过院,担心被公安局抓去的想法颇有一些妄想的色彩。

预约付费咨询电话

孙雪华心理咨询

我们为您提供最专业、最实用

最有价值的心理咨询服务

雪华心理咨询,让生活俏然变得更美好!

孙雪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情感师。预约付费咨询电话,个人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苯丁酸氮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25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