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看文章之前先来做个小测试,

看看你是不是强迫型人格:

1、在睡之前一定要把房间门锁了;

2、喜欢咬掉嘴唇上的死皮,否则就不舒服;

3、抠伤口上结的痂,就算疼也控制不住;

4、喜欢挤自己的黑头和痘痘,明知道会留疤也忍不住;

5、不会经常收拾东西,偶尔会心血来潮收拾的干干净净;

6、喝东西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的咬吸管;

7、总是想凑个整数;

8、APP右上角出现了红色的数字,如果不点进去就别扭到想把手机扔掉;

9、马路上左脚踩了几条水泥缝,右脚也要踩几脚;

10、没什么,就是总觉得哪里好像不对;

11、锁门走下楼梯后还会再上楼确认门已经锁上;

12、换手机壳手机膜新衣服新鞋子,凡是新的东西,就是要等到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再拿来用;

13、每次睡觉前都必须上一趟厕所;

如果上述描述超过了6条,就很有可能是强迫型人格哦。

01

强迫型人格特征

强迫型人格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类人在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

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忽视全局。伯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作出决定。他们的情感以焦虑、紧张、悔恨时多,轻松愉快满意时少。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易招怨恨。

强迫症的人格特征在电影《尽善尽美》中表现的非常到位,我们一起跟着电影情节的展开来了解强迫型人格。

日常生活的完美细节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沉湎于细节、规则、条目、秩序中。电影中通过多个镜头的描写让我们可以看到梅尔文生活中细节的与众不同。电影开始,梅尔文回家出门都要锁门、关灯三次,仪式感非常强。

回到家中,在三次开关灯之后,他打开了卫生间镜柜,里面摆放的是整整齐齐的肥皂和物品;拿出肥皂洗完三次手,他才能平静下来;在外做任何事情都带着手套;走路的时候必须沿着路上的线条来走。

最为典型的一个镜头是他准备出门几天,在床上整理东西收拾箱子,镜头中床上所有的物件都排列整齐,床头上的书、光碟、水瓶的摆放给人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印象。

过度献身工作,糟糕的人际交往

完美主义者因为自己严格的规则要求,无法和朋友、周围的邻居和睦相处。

电影中,梅尔文的邻居,一位同性恋画家西蒙,因为一只小狗在楼道撒尿,让梅尔文无法容忍,他带着手套把小狗从楼上的垃圾通道给扔了,这让他的邻里关系变得极其糟糕,但是他并不在乎,因为他主要的精力,就是在家中写作,偶尔弹一下钢琴,他从不在乎和他人的交往,可以说整个大楼都没有人喜欢他。

生活中缺乏弹性

完美主义者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弹性,这会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死板的规则,让人际关系变得很糟。

电影中梅尔文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唯一让他可以去的地方是一家餐厅,但是他必须坐固定的餐桌,必要由女招待卡罗尔来为他服务。

如果有人占了他的位置,他会很无理地把人赶走,如果其他服务员来服务也被他粗暴对待。他不用餐厅的餐具,只用自己带来的塑料餐具。这些行为让餐厅的所有人都非常讨厌他,甚至驱赶他,尽管他只要卡罗尔来为他服务,但卡罗尔并不喜欢他。

意外的改变

当然电影中,通过描述这样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主人公,必然最终是要将他改变,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呢?

电影中邻里西蒙因为意外受伤,梅尔文不得不收帮助其收留小狗,继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僵化的程序被打破;因为对服务员卡罗尔产生好感,面对卡罗尔的困境他开始去帮助她,在开始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交往过程中,他那些僵化缺乏弹性的思维慢慢松动。为了追求卡罗尔,他开始在医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帮助下,慢慢发生了改变。

一成不变的规则、秩序开始出现了变化,他甚至开始接受画家在他家生活,他开始走路不在沿线,最后居然忘记锁门,这个时候他知道那些强迫开始远离了他,他即将开始新的生活。

02

强迫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当我们从小都被教导要追求更高,更好的时候,当我们的父母在把别人家的小孩作为标准来要求我们的时候,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就慢慢内化在我们心中。当成人之后,没有人再要求我们这样,但是内心的要求却不停地要求我们自己,让我们无法接受现实中的不完美。

在电影中画家和梅尔文谈到童年悲惨经历时,梅尔文说他的父亲11年没有离开过他的房间,他一弹钢琴出错就打他的手。父亲对他的要求现在已经成了他自我内心的要求而无法改变。

强迫型人格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决不准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生伯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

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爱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型人格。有研究还表明,强迫型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家庭成员中有强迫型人格的,其亲属强迫型人格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

03

强迫型人格需要治疗吗

开头列出的强迫症表现比较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经常说自己有强迫症,这给了人一种错觉,强迫症如同一场感冒,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似乎并不需要治疗。

确实,一般的强迫行为并不需要治疗,但强迫行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则需要积极接受治疗。

如果一些强迫行为或者强迫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时,例如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个阿姨的前臂被开水烫伤,碰巧邻居的老人去世,其担心自己曾与去世老人有所接触,会被细菌感染。

因此时刻提心吊胆,每天都不敢出门,即使安全的环境中,也整天担心自己的手臂会被细菌腐蚀。这个阿姨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但也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在后来的日常生活中,一旦碰到自己觉得脏的东西就会不停地去洗手,即使手洗脱皮,只有达到自己所认为的“干净”的标准才停止。

以上案列的主人公已经严重被强迫心理影响到了生活,这是需要接受治疗的。

症状严重时可以辅助以药物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一起让患者的生活恢复社会功能。

心理咨询常用的咨询方法有打包疗法、解释型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意象对话疗法等等。需要心理咨询师根据患者的特点,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办法来治疗。

其中尤其以打包疗法的治疗取向科学合理,引导患者识别自身的思维障碍模式特征,建立合理的应对机制,中断恶性循环链,消除次级症状,让心身减压而逐步自愈。

同时辅助以认知合理化,降低恐惧的心理动力,假以时日,障碍模式逐步弱化而痊愈。患者充分接纳自我,化敌(强迫)为友,为所当为,顺应自然的理念,是消除精神拮抗,得以康复的关键因素,是自我领悟的核心基础。

后记

当我们说自己有强迫症的时候,

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有什么病,

有一些强迫性质的小习惯并无不妥,

有时候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确认生活环境的安全。

但是如果十分强烈的想要摆脱这样的强迫行为,

并因此感到痛苦而影响到正常的社会功能,

那么请一定要重视起来,

找心理咨询师聊聊,

及时干预,才能避免更糟糕的情况出现。

找一个懂你的人

做你“偏心的陪伴者”

长按扫码

预约心理咨询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63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