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边沿性人格障碍的图式概念化
边沿性人格障碍的图式概念化
转自:天爱心理
初期的非适应性图式包括与个体童年伤害经历有关的记忆、情绪、躯体感觉和认知,所有这些内容构成一种模式,在生活中不断重现。无论是人格障患者还是健康状况稍好的患者,核心图式是相同的,包括抛弃、虐待、情感剥夺、缺点和情感压抑等图式。人格障碍患者有相同的图式,只是他们的图式更多更严重。图式本身其实不使人格障碍患者区分于健康患者,而是她们用以应对这些图式的极端方式和由这些应对方式构成的模式。
如前所说,模式概念源于边沿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患者的临床医治。当我们运用图式模式医治这些患者时,通常会遇到两个问题。首先,BPD患者几近有18种图式(特别是抛弃、不信任/虐待、情感剥夺、缺点、缺少自我控制、压抑和惩罚)。事实证明,采取我们最初的方法,同时医治如此多的图式是无效的,我们需要进行分类。其次,在医治BPD患者的进程中,我们(像其他临床工作者一样)常常遇到这些患者从一种剧烈的情感状态迅速转入另一种状态。她们一会儿生气,一会儿畏惧,一会儿脆弱,一会儿冲动,几近就像你同时医治几个不同的患者。
图式揭露的是特质,其本身并没有描写这类快速转变的状态,我们发展了模式概念,以描写BPD患者迅速转变的情感状态。
BPD患者对生活事件的反应通常是从一种模式迅速转入另一种模式,而健康患者模式较少且不太极端,每模式保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BPD患者有很多极端的模式,并且这些模式经常转换。另外,当BPD患者转入一种模式时,其最模式仿佛都消失了。不像健康患者,可以同时体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式,因此,一种模式可以调理另一种模式的强度。当BPD患者进入种模式时,仿佛很难接近其他模式,他们的模式几近是完全分离的。
BPD患者的图式模式
1抛弃儿童
2愤怒与冲动儿童
3惩罚父母
4分离保护者
5健康成人
我们首先扼要总结一下这些模式,然后再对每一个模式进行详细描写。抛弃儿童模式是内心遭受痛苦的儿童(sufferinginnerchild),患者因此感到痛苦和恐惧,这些痛苦和恐惧与抛弃、虐待、剥夺、缺点和压抑等图式有关。愤怒与冲动儿童模式的表象是发怒或冲动,由于她基本的情感需要没有被满足。在抛弃儿童模式中全激活相同的图式,但通常是愤怒的情感体验。惩罚父母模式是责备和惩罚父母的内化。当这1模式活跃时,患者通常会变成残暴的自虐者。在分离保护者的模式中,患者关闭所有情感,断绝与他人的来往,行动举止就像机器人。健康成人模式在多数BPD患者中很少见,特别是在开始医治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BPD患者没抚慰性的父母模式来安慰和照顾他们,这也是他们不能忍耐分离的主要原因。
医治师为患者示范健康成人模式,直到患者终究把医治师的态度、情感、反应和行动内化为自己的健康成人模式。医治的主要目的是塑造患者的健康成人模式以培养和保护抛弃儿童,教会愤怒与冲动儿童以更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和满足自己的需要,打败和赶走惩罚父母,并逐步替换分离保护者。
辨认模式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模式的情感特点(feelingtone)。每一个模式都有其特点性的情感。抛弃儿童模式具有抛弃儿童悲伤、畏惧、脆弱和无防备的情感。愤怒与冲动儿童模式具有愤怒和没法控制的情感,如对抑制他们需要的看护者尖叫与攻击,或冲动行事以满足这些需要。惩罚父母模式的特点是严厉、指责和不宽恕的。分离保护者的是平淡、无感情和机械的。健康成人模式具有健康和关爱的父母情感。医治师可通过聆听腔调和视察患者的说话方式来辨别不同的模式。图式医治师在任何时候都应当能够熟练辨认患者的不同模式,并根据制定的具体医治策略对患者的模式进行医治。
我们现在详细描写每一个模式,包括每一个模式的功能、表现、症状和医治师医治不同模式的BPD患者所采取的基本策略。
抛弃儿童模式
在第八章中,我们描写了脆弱儿童模式。正如前面所说,我们相信这1模式是固有的和普遍的。抛弃儿童模式是BPD患者中最常见的脆弱儿童的表现形式,这1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抛弃。在抛弃儿童模式中,患者显得脆弱和孩于气,他们感到痛苦、狂乱、畏惧‘迷失,缺少爱,感到非常无助和孤独,始终为寻觅能照顾自己的父母角色而感到困扰。患者像小孩一样天真和依赖他人,他们将医治师理想化,空想能够被医治师解救。他们拼命努力以防被看护者抛弃,有时他们对抛弃的感知接近了妄图的程度。
脆弱儿童模式构成时的特定年龄可以解释患者的认知风格。健康程度稍高一些的患者构成脆弱儿童模式时的年龄较大(通常是4岁或4岁以后)。BPD患者构成脆弱儿童模式时年龄较小(通常是3岁或3岁以下)。BPD患者的抛弃儿童模式通常不具有在客体永久性,他们不能再现看护者抚慰性的精神形象,除非看护者出现在他们眼前。抛弃儿童永久生活在现在,他们对过去和未来没有清楚的概念,从而也加强了患者的紧迫感和冲动,由于目前产生的就是全部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抛弃儿童通常语言能力是,主要通过动作(而非言语)表达情感。情感简单,没有起伏。
BPD患者的四个模式分别在不同的年龄段起作用。例如,分离保护者通常是成人,而脆弱儿童和愤怒儿童模式像孩子。患者常常认为惩罚父母具有一定的权利和学问,就像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有权利与学问一样。
抛弃儿童模式包括患者的核心图式。医治师牢牢捉住这些图式安慰患者,并通过医治关系进行有限再抚养,从而对患者进行部份改正。医治处于抛弃儿童模式的BPD患者时,医治师的基本策略是帮助他们认同和接受自己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安全侬恋、关爱、共情、坦诚和自发的自我表达等基本的情感需要。
愤怒与冲动儿童模式
虽然我们很少碰到这1模式,但是,心理健康专家常常把这1模式与BPD患者联系在一起。许多门诊BPD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离保护者的模式当中——这是患者的不实行(default)模式。他们常常会很快地转入惩罚父母和抛弃儿童的模式。在少数情况下,当患者不能再控制时,会转入愤怒儿童模式,以宣泄心中的愤怒,并为满足需要而冲动行事。
分离保护者和惩罚父母模式的作用是压抑患者的需要和情感,有效地阻挠抛弃儿童模式的需要和情感。需要和情感不断积累,患者感到内在的压力愈来愈大。患者或许会说类似于我感到某些东西在我的内心积聚这样的话(患者开始梦见像海啸或暴雨一样的灾害逼近)。随着压力不断积聚,最后的稻草效应产生(也许是由于与医治师或同伴的不良交换),患者突然转入愤怒儿童的模式,轴然大恕。
当患者转入这模式时,他们以不适当的方式宣泄愤怒,变得暴怒、过分苛求,并贬低、控制或辱骂他人。他们为满足需要而冲动行事,显得具有操纵性和鲁莽,威逼要自杀或实行准自杀。例如,忠者宣称除非他人按她的欲望行事,否则她将自杀或割伤自己(某患者在一次会谈结束前引发了抛弃的情感反应,转入了抛弃儿童模式,在走出会谈室时她会说我现在就去浴室割我的脚脖子。)。在愤怒儿童模式中,患者就像享有特权或被惯坏一样提要求,这使他们与他人冷淡。但是,他们的要求其实不真的是显示权利,而只是拼命满足自己基本的情感需要而已。
当患者处于这1模式时,医治师的基本策略是设定限制并教育患者以适当的方式处理愤怒和满足需要。
惩罚父母模式
这1模式的作用是由于患者做了一些如表达需要和情感之类的错事而进行惩罚。它内化了孩提时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愤怒、痛恨、讨厌、虐待和压抑,其表现和症状包括自我讨厌、自我批评、自我否定、自我伤害、自杀想法和自毁行动,处于这1模式的患者变成了对自己进行惩罚和排挤的父母,她们会因自己具有或表达了父母不允许的正常需要而对自己感到生气。例如,她们通过割伤或受饿的方式惩罚自己,用冲漠和严厉的腔调谈论自己,说自己邪恶、坏和邋遢等。
当患者处于惩罚父母的模式时,医治师的基本策略是帮助患者谢绝惩罚父母的影响和建立自尊。医治师保护抛弃儿童的需要和权利,努力赶走并取代惩罚父母。
分离保护者模式
除一些严重的患者,多数BPD患者常处于分离保护者的模式,这1模式的作用是不是定情感需要,与他人断绝来往,举止顺从,目的是免受惩罚。
当BPD患者处于分离保护者的模式时,一般表现得很正常,是好患者,他们做自己应当做的一切,举止得当。他们按时参加会议,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及时支付医治费。他们既不表达情感需要,也平会情感失控。因此许多情疗师实际可能毛病地强化了这1模式,主要原因是处于这1模式的患者否认了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他们把取得医治师的赞同作为自或认同的基础,而不是真实地面对自己。他们做医治师希望他们做的事,但并未与医治师真正地建立联系。有时,医治师对患者完成全部的咨询,但并未意想到患者几近一直处于分离保护者的模式。患者只是不断地参加咨询,但并未获得实质的进步。
分离保护者模式的主要表现与症状包括人格解体、空虚、无聊、物资滥用、自伤、抱怨心身失调、空白和像机器人一样顺从。当咨询中激起出情感时,患者会迅速地转入分离保护者的模式以阻断情感。当患者处于这1模式时,医治师的基本策略是帮助患者在情感唤起时毫无抑制地体验情感、与他人交换并表达自己的需要。
一种模式可以激起另一种模式,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比如,患者可以在抛弃儿童的模式中表达自己的需要,转入惩罚父母的模式时又会因此惩罚自己,然后再转入分离保护者的模式以回避惩罚之苦。BPD患者常常堕入这类恶性循环,种模式以自固循环的(self-perpetuatingloop)方式激起另一种模式。
如果我们在一个大范围内对BPD患者按心理健康的程度排序,那末,健康成人和脆弱儿童模式最健康,其次是体验真实情感和欲望的愤怒儿童,再次是始费控制着患者行动的分离保护者,最后是惩罚父母模式。它具有难以恢复的特点:从长远意义上说,对患者最具破坏性。
转自:心理师。
边沿人格的症状变幻莫测,被公认是最使人迷惑的精神疾病之一:患者的情绪仿佛云霄飞车,常常大起大落,反反复覆,充满矛盾;既不能忍耐被冷落或抛弃,又没法建立稳定的关系;既缺乏自信而脆弱,又固执且不容易沟通;内心缺少踏实的存在感,不是过度畏缩,就是冲动易怒,常常堕入忧郁、酒瘾、药瘾、爱情上瘾、暴食厌食、家庭暴力、自我伤害….的旋涡。
《愛你、想你、恨你》是第一本以通俗语言介绍边沿人格的专书,不只可作为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发展专家、心理及家族医治师、协助戒酒与戒毒的咨商师、宗教辅导人员、饮食疾患医治师、压力咨商师等相干专业人士参考,更可为患者、家属、一般社会大众打开1扇理解之窗,减轻相处进程中的挫折与艰辛。
来源:天爱心理
我们的资讯来源于络,版权属于原创作者。在此,我们尊重并感谢原创作者的智慧和辛劳。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