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NPD)源于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一位英俊少年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无心恋及他人他事,在水边不舍离去,最后憔悴而死。后来,心理学家便以这个少年的名字命名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自恋型人格障碍表现为下列五项以上。

1.具有自我重要的夸大感(例如,过分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的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上乘);2.沉湎于无限成功、权力、光辉、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一无二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的人(或单位)所了解或共事;4.要求过分的赞扬;5.有一种荣誉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厚待遇或自动顺从他的期望;6.在人际关系上是剥削(占便宜),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占有他人的利益;7.缺乏同感:不愿设身处地地认识或认同他人的感情和需求;8.往往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嫉妒自己;9.显示骄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1基因

有证据显示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可遗传的,如果家族史中有NPD,个人会有较大可能发展出NPD。(注1)

但是关于特殊的基因及基因交互作用如何形成了致病原,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如何影响了生理过程的发展,还有待验证。

2环境

在一些案例中,病理性自恋可能来自于主要照顾者的受损的依恋,通常是他们的父母。(注2)这会导致儿童自身的知觉对其他人来说变得不重要或失去连接,儿童会相信他们有一些性格缺陷,使他们无价值、不被需要。(注3)

有研究者相信,过分放纵的宽容型父母与感觉迟钝、过分控制型父母,是形成NPD的因素。(注4)

以下因素已被研究者证实为促进NPD发展的可能因素:出生时就具有过分敏感的人格特征;

要求与现实反馈无法平衡的过多的赞美;

童年时期曾接受对于好的行为过多的赞美,不好的行为过多的批评;

被父母、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同辈过分放纵或过高评价;

因为突出的外表或能力被成人过高的赞美;

童年时期遭遇过严重的精神虐待;

来自父母不稳定的、不可靠的看护;

向父母或同辈学习到了操纵行为;

父母的评价形成了自身的人格。(注5)

研究者发现,相比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因素对于影响NPD的患病率更加普遍。(注6)

3神经生物学

研究人员发现了NPD脑部结构的异常,特别是记录了他们左前脑岛中的灰质体积相对更小。(注7)

另有研究发现,NPD的前额皮质中出现灰质减少,这部分大脑区域与我们的共感、同情、情绪调节、认知功能有关。(注8)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极少成为寻求治疗的原因,因为他们有着非常积极的自我形象,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或行为是不恰当的或有问题的。他们寻求治疗通常是因为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想从其他障碍中解脱出来,比如重度抑郁、物质使用障碍、躁郁症、饮食障碍等。(注9)

模式改变策略

模式改变策略,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被用于提高NPD的能力,使他们在每天的关系中更有同情心。

此策略帮助修改他们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中心模式,也帮助他们辨别并学会运用自己的特殊的天分来帮助他人而不是谋取私利。这并不是为了更多地改变他们对于“权利”的自我认知,只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多地同情他人。

团体治疗(关系治疗)

研究发现,团体治疗能够稳定NPD的价值,因为团体治疗让他们探索边界、发展信任、增加自我认知、接受反馈。

关系治疗强调学习和应用四种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四种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的表达、同情心、讨论和问题解决/冲突解决。

如果双方都能参加,夫妻关系治疗是最有效的。(注10)

药物治疗

没有药物适用于NPD,不过,部分药物可用于抑郁、焦虑、冲动等同时发生的精神症状。(注11)

注:

1.Paris,Joel(),"Modernityand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PersonalityDisorders:Theory,Research,andTreatment,5(2):,doi:10./a;

Torgersen,S;Lygren,S;Oien,PA;Skre,I;Onstad,S;Edvardsen,J;Tambs,K;Kringlen,E(December)."Atwinstudyofpersonalitydisorders.".Comprehensivepsychiatry.41(6):–25.doi:10./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17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