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么挽回冷暴力型回避人格的恋人?

其实在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面对不同的思维与思考方式,有没有挽回余地,完全取决于你面对的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有的人做了决定,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而有的人,其实看似绝情但也有回转余地。

1)针对不同的性格,挽回方法其实都是不一样的,今天呢,我就在这里讲一下其中一类人的挽回应该怎么样来做?

有这么一种人他们都习惯于冷暴力去解决问题,不管是在分手前还是在分手后,他们都习惯于冷暴力通过回避你,逃避你,不回你信息,来处理你们俩之间的一个情感的问题。

你可能觉得他根本不爱你,对你视而不见,其实有时候并不是这样子的,有一类人他们就是喜欢用回避去解决情感问题。

因为这类人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子的,当他们在面对一些难以处理的情况的时候,他们会本能的开启自己的防御体系,就像一只乌龟一样把自己缩在壳里,通过回避的状态而逃避自己面对一些棘手情况的时候的负面情绪,与其说他们害怕你躲避你,你不如说他们是害怕自己的负面情绪,害怕自己处理不好这件事情。

我把这种人,称之为冷暴力型回避人格。

其实,回避型人格的“保持距离”、“冷漠无情”是有深层次的心理根源的。比如他们成长的环境充斥着父母的绝对控制和逼迫,从小被灌输了不能对父母、长辈、权威人士说“不”的思想。

在这类环境和氛围中长大的人,一次次试图赢得父母的赞赏和认可,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他们得不到鼓励和正面反馈,便有了一种自己使父母失望了、被父母放弃了的错觉。成年后,他们会在无意识中,将这种失望和被放弃的错觉带入各种人际关系中,包括恋爱的亲密关系。

于是,“回避型人格”在谈恋爱时,总会显得冷漠无情、保持距离。他们觉得与其最终让恋人失望、被恋人放弃,倒不如一开始就留有余地,不过分亲密,也不过分依赖。因为世界上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

2)回避人格的表现

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恐于构建亲密的关系

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内心

过分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和他人的评价

自己不可能被他人喜欢

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是毫无长处的人

对实现目标或新的挑战,抱以消极的态度

只担心坏事的发生及其可能性

不会主动想要与人打交道

从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很稀薄

但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在迅速增加的。那就是「想要从生活的痛苦与麻烦中逃离」的心理,更直白地说就是,这种「感觉麻烦」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想要从人世间的烦恼中逃离,想要回避现实中的问题,这被称为「回避型」。目前对于「自恋型」和「边缘型」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学者们对于「回避型」问题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虽然说感觉活着十分的麻烦,但是也没有严重到走投无路想要去死的地步,所以就只是一直维持「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别人轻视,所以会对于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等,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3)回避人格的形成原因

当自己的需求被及时给予,这样的孩子心中才会有安心感,才能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反之,有需求时不被给予,或者明明没有需求却要被迫给予,这样的孩子心中将会产生违和感与不安,无法培养出发自内心的信赖。所以,有时父母亲拼命想要照顾好孩子,但是孩子却强烈地感觉到无尽的痛苦与违和感,依恋关系也变得不稳定。如果是动物的话,只需要给予应答性的反馈就足够了。但是,我们是情感高度发达的人类,所以有更高层面的情感需求。那就是比「单纯应答性的反馈」更高级的「共鸣式的反馈」。不单单是给予反馈,还要能够体谅孩子的心情。当孩子感到悲伤时,必须要给予温柔的安抚;当孩子感到懊悔时,则要充分理解其心情,告诉他「懊悔吗?别担心,继续努力吧」。对于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孩子,则要准确地体谅其心情,在语言上给予安慰和鼓励,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心情得到了理解,才会产生安心感。不过,还是有很多家长无法准确地理解孩子的心情。虽然说完全不给予反馈是最糟糕的情况,但如果因为误解而给予了错误的反馈,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不满足感和违和感。像这样,孩子一直在情感上有违和感,在错位的沟通中成长的案例也并不少见。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情从未得到过别人的理解,所以自己对此也不抱以期待。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与他人交往就是一件伴随着无尽的违和感与误解的事情,因此也就不可能感觉到愉快。而对于不愉快的事情,自然会想要去回避它。从未有过「自己的心情得到他人理解」这样的愉快经历,这也是感觉与人交往很麻烦的原因之一。

究其根源,可以回溯到没有从像父母亲这样重要的养育者那里,获得过被理解、被接受的体验。

3)回避人格的人际关系

首先,回避人格第一大特征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很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对「被拒绝」「被否定」表现出过度的敏感。由于总是特别在意这一点,所以一旦发现有了苗头,就会一下子变得很神经质,情绪也会变得低落,整个人都很消沉。即使对方是没有恶意的,只是开个玩笑,但仍然会觉得自己被对方蔑视了,从而感觉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可以说,「回避型」的人之所以会想要逃避人际关系和社交场合,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过度敏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想要获得正面评价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害怕从对方口中听到否定的评价,这两种矛盾的心态同时作用在一个人的身上。这种状态表现在男性身上,就是「自尊心很强,却又没有自信「回避型」的人,总是想要避免袒露自己的真心话,或者避免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出来。只会说一些漂亮话、场面话,而不想继续深入聊一些麻烦的问题。对于自己的弱点和让自己困扰的事情也是三缄其口。这种倾向可以看作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而导致的。在自己的弱点被他人看到前,赶紧「踩刹车」就此打住。不过,仅仅是「容易受到伤害」,还不足以让我们做出诊断。实际上,是否回避社交活动、是否成为一种障碍性的问题,这才是判断的重点。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264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