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根治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根据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定义,以下是诊断标准:

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显著冲突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1.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2.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3.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4.至少在2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慢性的空虚感。

8.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病理机制

1.生物学因素

一些学者认为人格障碍会遗传,尤其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情感不稳定性和冲动行为等具有遗传性。根据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子中同患BPD的概率是35%,异卵双生子中同患BPD的概率是7%,这表明了BPD有很强的基因成分和遗传基础。

2.家庭因素

不利于适应的童年环境,比如,目击家庭暴力、情绪和身体需要受到忽视以及有关性的、情绪的、身体方面的虐待,都被视为BPD的重要致病因素。另外,由抚育者导致的其他创伤事件、亲子沟通不良、家庭功能不全、与父母分离或父母缺失以及父母本身有人格问题等也是BPD患病的风险因素。

边缘性特征或障碍的病因机制既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神经化学递质和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的作用,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哪一种因素是占主导的影响因素,也无法确定明确的因果关系。

3.脑病理学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脑)结构功能不良。MRI研究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海马体和杏仁核容积减低,或者仅杏仁核容积减低。

文案:唐丹

编辑:刘子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263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