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护理 >> 在爱自己这件事上,传媒媒体人有很深的新闻
在爱自己这件事上,传媒媒体人有很深的新闻自恋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一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走红网络,论文标题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该论文指出,格力电器CEO董明珠倾向于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该公司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此论文一经发酵,立刻火上热搜。
网友:年轻人不讲武德。也有人格力方面的人对此很不开心,这是对董小姐的人身攻击啊!不能接受!
(1)你家的媒体领导,自恋吗?你是“自恋患者”吗?
可爱还是骚气?ha,ha,ha。
早期很多人对自恋,看作是一种“病理性的自爱”,并从人格障碍的视角进行研究。
后来有个学者拉斯金和哈勒,开发出了自恋人格量表,标志着自恋从人格障碍到人格普遍特征的转变。
社会心理学家也发现自恋在非临床领域并不是一种人格障碍,而是人类一种普遍存在的特质。
你是“自恋患者”吗?自恋型领袖一定是坏事?
镜中人,相当于情人眼里的意中人。
谁不爱自己?谁不把自己作为最知心的人?谁不体贴自己、谅解自己?所以一个人对镜自照时看到的自己,不必犯“自恋癖”,也往往比情人眼里的意中人还中意。情人的眼睛是瞎的,本人的眼睛更瞎。我们照镜子,能看见自己的真相吗?
(2)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与人格相关的专业词汇,叫作:黑暗四人格(DarkTetrad),其中包括马基雅维里主义(乐于操纵和欺骗别人)、自恋(自我中心和自我强迫)、精神病态(缺乏同情心)和虐待(以他人痛苦为乐)。
对于自恋,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就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libido),这里的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
然而,之后的一个学者科胡特修正了弗洛伊德对于“自恋”的定义,他提出,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自恋会产生力多米兴奋,会让自我身心愉快,而不至于抑郁。
自恋的人不会自杀,不会抑郁。自恋的人,你放心了,他死不了的,他不会死的,他那么爱自己这么恋自己,他会死吗?
相反,自杀的人往往是生无可恋的人。
在爱自己这件事情上,每个人都不含糊,古人更是如此。我掌握了不少古代男人们自恋的黑材料。新版《水浒传》热播那阵,西门庆头戴一朵鲜花招摇过市,男人怎么可能这样?而实际上,戴花又算得了什么,如今的带货直播网红李佳琪,一边摸口红一边卖货呢?你看不惯?看不惯又能怎样?
(3)自恋啊自恋:喜欢操控,喜欢受人崇拜追随、过度自信
自恋型的媒体领袖一般具备某些特征,例如他们相信可以操纵群众、喜欢受人崇拜追随、过度自信……看起来,似乎都是负面的特征,但自恋型领袖同时也极具人格魅力,能够吸引群众追随,如果此人有高情商和智商,他们就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负面问题并成为好领袖。
苹果就是最佳例子。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而且是由自恋型领袖所领导。
自恋的人往往比不自恋的人,更容易成为领导者。
自恋者相比非自恋者,往往更有可能成为领导者或创业者。这是因为自恋的人拥有外向性格,愿意展现自己以获得 《深圳商报》:“21世纪深圳第一报”
——你说第一就第一了?太欠说服力了吧,再说21世纪还有99年呢?
《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这句话每天都醒目地标在报头下,仿佛国产苹果也要打上“红富士”的标签。然而,什么叫“最出色”的新闻?
《南方都市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
——谁都想啊,还用说?
《北京青年报》:“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
——你有多少记者呀,天下哪儿都有新闻呀,你都跑了?
……
大批报刊媒体在融合过程中,仍然继续坚持平媒运营模式,用“办报、办刊”思维办网,“新闻自恋”可见一斑。
对自身新闻价值生产能力尚存有自信,认为“新闻可以包办一切”;另一类是“被动自恋”,不愿、也不敢和不会生产新闻之外的其他媒体业态产品。
新闻并不是人们接触传媒的全部。新闻,甚至沦为最不经意的需求。这一点,在新媒体,社交媒体上表现得更淋漓尽致。社交网站满足人们社交的希望,跟新闻没有一点关系;婚恋网站是个网络媒婆,跟新闻没有关系。新浪力推微博,搜狐在做视频,网易在做游戏。新闻被这些门户网站逐渐边缘化的过程将愈演愈烈。
传统媒体,已经成为不怎么赚钱的小生意。在现代媒体圈里面,也存在着一条鄙视链:自媒体人鄙视传统媒体人,同时,传统媒体人鄙视自媒体人。
曾经狂放达人嵇康用“文人相轻,先清后重”这句话来探讨学术争论之道的时候,他肯定也没有想过这个词竟然在现在会变成文人之间争出风头、相互“鄙视”的托辞吧,并且还蔓延到生活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一条文化界的食物链。
(7)传统媒体人的新闻自恋底气何来,资本何在?
传统媒体对人才的要求高,门槛高,竞争大,通常需要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淘汰才能成为正式员工。以前传统媒体一般都是事业单位,所以进入了传统媒体,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体制内,生活比较稳定,能够有保障。所以,“进入体制内”在他们眼里是一件值得骄傲,比较光荣的事情。
传统媒体人大多数都接受过新闻学的熏陶,科班出身,所以他们会觉得自己才是权威,自己写得才是真正的新闻,符合规矩、有价值的,他们往往会给自媒体人扣上“标题党”、“哗众取宠”的帽子。传统媒体人“鄙视”自媒体人:我们都是科班出身,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一线打拼,你们这些小年轻算得了什么?你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传统媒体人之所以没有离开,其实有两大类:
1、一种是确实有点理想,沉迷于过往的辉煌依然,虽然有些不合时宜自以为是,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初心,还是想为这个社会变好,希望做一些什么的;
2、还有一些就是一些靠通稿红包混日子的记者,他们如果自己下海离开体制,其实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这些人无视形势的改变抱残守缺,沉浸于自我小世界自满自足,不少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传统媒体的红利长尾还在,传统的内容生产和经营方式依然在发挥作用,日子还能混,虽然不能富裕,但是也没饿死几个人,因此大家心照不宣,能混的继续混,逃离舒适区还是不习惯。
说传统媒体人傲娇鄙视自媒体人?那些人真应该好好跳出圈子出去看看。
如果你能够走出去,看看真正的内容市场,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LOW,自己是多么的封闭。
这种封闭,限制了传统媒体人的思维,让自己陷入自我感觉良好而无法也不愿自拔的困境中。他们不愿意也不敢直面现实,行业内外两重天,与新媒体的如火如荼高歌猛进相比,传统媒体依然表现得静水流深,不痛不痒,不死不活,或者说是半死不活。
(8)收入没有自媒体大号的一个零头多,有啥傲娇的?
锐意进取、发愤图强?有多少人依然我行我素,两耳不闻窗外事?又有多少人正顾左右而言他,维持现状混日子罢了!说真话吧,没有自媒体人话语尺度大,为民请命吧,又受到体制天花板,政治规训的压制。
收入吧,更没有哪些转型自媒体大号的一个零头多,有啥傲娇的?许多媒体人,但凡脑筋活络点的,都在考虑转型的问题。鄙视链就像一条在文化界的食物链一样,是一个绕不开的怪圈。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这个怪圈。
无论你是否有一种鄙视心理,你都无可避免地会被绕进去,或者是你被人鄙视,或者是你鄙视别人。只要你会竖中指、翻白眼,你就是在隔开自恋、自卑的人。
消除自恋最基本的是,适当地缩小你的自我,增强你与世界的联结。做每一件事时,都记得提醒自己:这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也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鄙视不鄙视的事,其实是一件小事,作为媒体人是不是应该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wh/2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