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常识 >> 总想为同性恋者说点什么7000字巨长版
首先送给大家的泰剧《为爱所困》的插曲:《转变的声音》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个隐含的主题引领着,这个主题就是同性恋。或许是因为前几天中大女生控告教育局教科书中歧视同性恋,再加上《奇葩说》关于“是否应当向父母出柜”的一期被广电局封杀。我某位师妹转发朋友圈时说:如同风神狂风大作只会让人们把衣服裹得更紧。我想,越是歧视、偏见、束缚、压迫,就越是有一群不安分的被那些人看做是魔鬼的灵魂叫嚣得越厉害。不论是以前的各种革命运动还是后来的各种人权主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个定理从来都没有变过,所以这一次,关于同性恋的这一次,也是如此。
这一次,我是不安分的魔鬼灵魂之一。对于同性恋,我一直想为他们说些什么。想说的很多,所以这一次的推文可能会额外的长。
采访或许大家以为我采访的对象是一名同性恋,但由于我找不到这样的人,所以采访的很多人只是大家的看法。在与很多人的聊天或者后台留言中,我想特别的po出我和这位朋友的聊天记录。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人的理性与逻辑总让我无言以对,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回答实在和所有支持同性恋的人不太一样。
——聊聊,关于同性恋你的看法,简单随意说说就好。
——这不是一个问题,我又怎么会有看法
——==
——就好像你在问我,对异性恋有什么看法,对左撇子有什么看法一样
——那你的态度呢?
——你对异性恋会有什么态度么?
——。。。
——你可以问我问题,我会回答你。但是如果问我有没有看法有没有意见或者态度,我想说我没有。因为只有对于不合理、不寻常的问题与现象我才会有态度
——那你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吗?
——支持。其实我倒是很想听一下你可以想到什么反对的理由
——并没有
——。。。
——你知道中大女生的那件事么?
——知道,就是教科书的那个是吧!
——嗯,你怎么看待?(用看待这个词总可以了吧!orz)
——专制体制下的权威主义。总之,等待着学校认错的那一天咯
——嗯,我也比较好奇审判结果。那你知道奇葩说关于出柜那期被封了吗?
——知道呀,不过我早就看过了
——对这个事有什么想说的吗?
——毕竟作为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不仅仅是经济对不对?
——你知道南非早就同性恋合法化了吗?
——同性恋不存在合法化的问题吧!同性恋婚姻才存在合不合法的问题。以及如果法律不合理或者婚姻体系不合理,那么应当改变的是法律或者婚姻制度本身,而不是打倒一耙的对自然人的合理性进行质疑。
——少打了字我错了。。。
(和这个人聊天采访我心好累,但是以后还想采访怎么办?我是不是抖M?)
身边人的观点和很多人私聊了同性恋的话题,也有很多人后台留言了,因为自己这篇文章是挺同志的,所以只抽取部分人的观点写在这里。
“不是性癖奇怪,不是心理扭曲,不是精神失常,只是恰好遇到了,爱上了,那个人刚好是同性而已。就像一粒石子掉入如镜的水面,引起片片涟漪。”
“同性恋和异性恋没多大差别。两个真心喜欢的人在一起,变得上进,互相关心,也是很美好的事情。虽然人有性别之分,但是没有人能规定男女在一起才是合理,同性恋就不合理。我觉得同性恋也应该得到尊重和祝福。爱才是王道。”
自己看法
个人观点同很多人一样,在我看来,爱情,本身与性别无关。
有的人说,男女在一起才能繁殖后代,这是自然规律。这是我唯一一次尝试和我妈探讨同性恋这个话题时我妈所秉持的观点,也是中国当代社会很多反对同性恋的人看法的立足点。我和我妈的探讨并没有一直继续下去,因为我妈是小公举她不听==
首先我要提出一个集体潜意识的概念。潜意识大家都知道,而集体潜意识就是一个社会集体每个人都具有的潜意识,在我们绝大部分人小的时候就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我们的思想当中去了。同潜意识一样,你并不会察觉,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就是这样了。集体潜意识很多时候与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等等有关。所以,在中国某些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有着“生男孩继承家里香火”这种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很难改,首先潜意识本身就很难改变,再个还是集体潜意识,当你想改变的时候,你的周边环境会给你一个“我们都这样所以你也必须这样”的暗示与压力,使得这种集体潜意识很难改变。
而“男女在一起才能繁殖后代所以同性恋必须制止”就是一种集体潜意识。我相信绝大部分现在支持同性恋的人曾经也有过这种观念,有过这种潜意识,兴许有的支持者现在还没法完全克服并且面对别人这样的说法不知道怎么反驳。我确实认同“男女在一起才能繁衍后代”这种观点,因为这是自然规律,毕竟人不是雌雄同体,雌雄同体的很多生物也要异体受精。但是我觉得“男女在一起才能繁殖后代”和“同性恋必须制止”没有逻辑关系。因为没有人规定过相爱就是为了繁殖后代,即使规定了也不合理。有的人把爱情和性混为一谈,在柏拉图式的理想爱情当中,爱情是灵魂上的结合而不是为了满足性欲的身体上的结合。所以究其“恋爱”这个词本身,一开始就并没有和其他任何东西相关,无关性别、无关年龄,甚至无关物种。爱,就是爱了。
爱,它从来都没有错。因为爱是感性的,而对错是理性的,你不能用理性的思维去批判感性的东西。所以即使爱上了有主之人也没有错,错的只是你的爱的方式:做小三。
所以说,同性恋又有什么错呢?如果非要说同性恋有什么过错,那就是他们出生在这个依旧歧视与偏见的年代和地区里。在中国这个地区的这个年代里,那个群体潜意识依旧根深蒂固着,所以这个话题在有的人看来,就是敏感词。而在我这里,只是一个普通词汇。
有人说,同性恋败坏风气。支持同性恋的人看到了请不要生气得太早,要知道天主教(在宗教运动中一支流发展成为现在教徒最广最多的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教义就是反对同性恋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所以你们可以想象在美国那么崇尚自由的国家,由于天主教的广泛分布,全国性的通过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其实是有多艰难的吗?而对于这种观点,我的回应是,爱从来不伤风败俗,它一直都是人类歌颂的主题,不管是怎样的爱,伤风败俗的是那些玷污“爱”这个字的行为。就像爱国贼玷污“爱国”这个词一样的道理。
我知道有的人还会说,如果全世界都同性恋了,那难道人类不要繁衍了不要进步了吗?对于这种看法我真的想呵呵。首先支持同性恋真的会导致全世界同性恋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取向,除了同性恋,还是有的人是异性恋,另外还有一批人是双性恋。繁衍后代的事情麻烦你们交给异性恋和双性恋去做好嘛?为什么非要死死抓着同性恋这一小部分人不放呢?死死抓着他们不放的结果是什么呢?你以为就是把他们的性取向扭转“回来”这种“皆大欢喜”的结果吗?不,有的人选择去别的国家结婚,有的选择不管外人的看法坚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有的人被“扭转回来”后一辈子内心挣扎苦不堪言,而有的人选择死亡。(在此怀念因此跳楼自杀的张国荣还有和他一样的所有同性恋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们没有尊重他们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强行的行为是违反了心理上的自然规律。况且,在爱情中有一条罗密欧与朱丽叶定律:外界越是反对,相爱的人爱得越深。
同性恋没有错,没有违法乱纪,没有败坏道德,更没有违背自然规律。
你真的确定自己的性取向吗?性取向有3种,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
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可能惊讶到绝大部分人的某项研究报告:人类的性取向似乎也符合着正态分布规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绝对的同性恋和异性恋,而我们绝大部分人是双性恋。只是每个人在双性恋中偏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某些自己承认时双性恋的人没必要觉得很不好意思,你只是碰巧知道了自己的取向是双性恋而已。)
有一份著名的关于性的研究报告,叫做金赛报告。我个人并没有看过这份报告,只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下在百度百科搜到的相关内容:
金赛报告中最广泛被引用的是不同性倾向的普遍性-特别是支持10%人口是同性恋的说法。事实上,这报告的研究结果并非明确的。金赛避免以及不赞成使用同性恋以及异性恋等术语去形容个体,主张性倾向是倾向随时间而改变的,以及性行为可以理解为物理性的接触,以及纯心理性的现象(欲望、性吸引力,幻想)。金赛采用分为七个类别的系统来代表三个类别的系统(异性恋、双性恋及同性恋)。金赛量表把性行为分为0至6七个等级。0代表完全异性恋,而6代表完全同性恋。
这个报告亦指出,近46%男性在成年阶段曾对两性皆有性反应,而37%至少有一次同性性经验。11.6%白人男性的成年阶段(20至35岁)被评级为3(异性恋与同性恋倾向相同)。研究亦报告10%受访美国男性「至少三年介乎16至55岁,或多或少是完全同性恋」(在评级5至6)。7%单性女性(介乎20至35岁)及4%曾婚的女性(介乎20至35岁)的这段时间被评级为3(异性恋与同性恋倾向相同)。2至6%介乎20至35岁的女性,或多或少是完全同性恋。1至3%介乎20至35岁的未婚女性是完全同性恋。
所以同性恋和异性恋并不是极少数的异类,而是不少的一部分人。不仅仅是人类,在动物界中也有发现过同性恋现象。可是很多人觉得自己和周边的人绝大部分还是喜欢异性的,并不像研究报告说的那样。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荷尔蒙可能是因为我之前提到的集体潜意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的人在逃避。
逃避是每个人或者说整个生物界的天性。而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其实是有一个逃避机制的,为了避免自己的情感感受到痛苦,这个机制经常运行着,用自我安慰的方式或者忽略掉。因为群体潜意识,当你想承认自己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时候,你想到外界的看法感受到痛苦,于是你的逃避机制为了保护你那脆弱的小心灵开始运作了,你会逃避、否认你真正的性取向。
曾经我也单纯的以为口口声声称自己喜欢异性的是异性恋,后来我看了一部叫做《性爱之后》(英文名《aftersex》,其主要内容是探讨各种爱情观)的电影,知道了一个叫做同性恋恐惧症的名词,大概意思是,因为害怕外界的看法而不敢承认自己其实是同性恋,有同性恋者因为这种恐惧加上心理的矛盾最后选择了自杀。这种对外界的看法的害怕,害死的何止是同性恋呢?换句话说,外界的声音,逼死的何止是同性恋呢?
很久很久以前如果我告诉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和西方对同性恋很是接纳你们会怎么想?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反对同性恋本身,同性恋与婚育没有矛盾。《诗经》中有不少诗歌是歌颂男同性恋的,同样,女子同性恋在中国古代是相当普遍的,并被当时的人们所容忍。龙阳之好与断袖的故事更是中国古代君王的经典GAY史,更不用说他们养的那些男宠了。所谓余桃、断袖、安陵、龙阳等等,皆属文人雅士之语,至于古代的民间对同性恋还有不少俚俗之称,例如相公、兔子、男妓、娈童、像姑、小唱、香火兄弟、契兄弟、契父子、旱路姻缘、寡独书生、男色等等,而磨镜、契若金兰、菜户对食等则是专指女同性恋的。
同性恋也称为希腊式恋爱。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的最爱是一名克里特美少年,伽倪墨得斯。他化为雄鹰将这名美少年掳走,在奥林匹斯山上公然与之欢爱,引发赫拉的嫉妒并设计害死这名美少年,将之变为一只水瓶,宙斯伤心不已,将伽倪墨得斯的灵魂封印在天上,这就是水瓶座的由来。在古希腊,不仅男同性恋,当时女同性恋的风气亦很盛行,有些女同性恋者参加打仗和狩猎活动,同另一个女人结婚,两人像夫妻一样相处。
直到年,现代民族学家仍然发现,在三分之二的印第安部落中,人们认为青少年的同性恋是合乎道德的,是可取的;他们认为,男女之间的婚姻和性交,涉及财产分配,不应随便处理;而同性恋只关系到性满足,所以可以更自由。
迫害既然很久很久以前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对于同性恋其实很开放,为什么又有了歧视与迫害呢?对于西方,网上的解释是本身就反对同性恋的宗教势力的抬升,宗教对同性恋的迫害也是很长的一段历史。而中国,没有找到缘由,我想可能是因为封建社会专制统治者为控制人的思想用各种手段加强了某些传统思想,“传宗接代”等想法在人们心中愈加根深蒂固,再加上近现代中国一些运动时期,弄得人心惶惶,怕自己被认为是异类于是被打倒,于是某些“异类”的想法必须扼杀在摇篮里。你自己不扼杀,自有人帮你扼杀。
那么在以前西方对同性恋的迫害有多严重呢?
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旧时西方精神病学将同性恋视为“性倒错”、“性变态”、“性错乱”,将其归为一种人格障碍与行为障碍,并相应地创造出了一系列治疗同性恋的方法——厌恶刺激、大脑手术、激素注射等。
还有的就是,由于教会的影响,在某些国家,同性恋不仅仅是不合法的更是犯法的,被发现就会招来灭顶之灾。而我们伟大的达芬奇就是在那个时期可怜的同性恋者,被揭穿之后他只能逃亡他乡。更有甚者,在殖民统治时期,基督教徒们在发现其他地区的部落有着同性恋现象便以自高的姿态进行屠杀、侵略统治。
现在现在思想逐渐开放,同性恋又开始逐渐被接受。在今年的6月,美国正式通过全国性的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法律,白宫被打上彩虹的颜色,彩虹旗全国飘扬。其他的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有:荷兰(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阿根廷、冰岛、丹麦、英国(除北爱尔兰)、巴西、法国、乌拉圭、卢森堡、芬兰、斯洛文尼亚、美国,地区还有墨西哥城。另外还有很多国家法律上承认其民事结合。
第一次知道南非同性恋婚姻合法的时候我十分诧异,后来上网搜索,南非在年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相关法律,虽然在当时的南非争议特别大。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同性恋这个东西……
另外我还想特别指出泰国。作为第三性别已成为一种产业的国家,其基腐文化也很是流行,但是泰国暂时并未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在之前同性恋同第三性别一样在泰国是会受到歧视的,但是现在这种看法逐渐消失,并且普遍接受同性恋和第三性别。今年1月16日,泰国宪法拟首次写入词汇“第三性别”,以此在法律上让跨性别和同性恋群体得到更公正对待。新宪法委员会将于4月向泰国国家改革委员会提交新法的细节。新法还有待军政府(又称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的正式批准。尽管变性人是泰国娱乐业的重要支撑,但泰国很大程度上仍然很保守。泰国法律至今不承认同性结合。不过这个局面或在今年有所改观,正如泰国军政府拟在新宪法中加入“第三性别”一样,他们也在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前面部分文字摘自网易新闻《怎样正确欣赏闪(chou)瞎眼的泰剧《不一样的美男》》)。同性恋和第三性别再次被推向泰国舆论的高潮,这也就是泰剧《不一样的美男》在泰国突然火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中国火起来纯粹因为两极分化的颜值和神一般的字幕组)。虽然我并不清楚这个事情的后续,但是如果相关法律通过,那么泰国可能就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在我看来比美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更加有意义,因为毕竟是在传统思想束缚更为猖狂的亚洲成为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国家。(目前亚洲日本东京都新宿区和台湾高雄市只承认同性伴侣,并没有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那么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消除对同性恋的偏见与歧视呢?又什么时候才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愿意等,及时等不到,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彩虹旗会在中国的土地上以胜利的姿态飘扬。
相关作品搜素来源均为百度百科
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彩虹旗吧!很多人以为彩虹旗就是同性恋的代表,但在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彩虹旗是代表“同性恋骄傲”的旗帜。“彩虹旗”已成为美国乃至当今世界诸国LGBT运动(注:所谓LGBT,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恋者Bisexual及跨性别者Transgender,是四类人群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标记。而同性恋的代表其实是倒三角。
文学:《诗经》中的一些诗歌或隐或现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的同性恋现象。在遗留下来的众多明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品花宝鉴》、《宜春香质》、《十二楼》、《聊斋志异》、《情史》、《阅微草堂笔记》、《弁而钗》等中都有大量同性恋的描写,甚至以同性恋故事作为主题,从侧面证明当年同性恋之盛。而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歌对后来的爱情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耽美文化和百合文化逐渐流行,“耽美”就不能不提《绝爱》,这部由日本漫画家尾崎南创作于年的漫画是可以说是中国“耽美一族”的入门教科书。
研究著作:
张在舟《暧昧的历程》,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李银河《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年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合著)
《同性恋亚文化》,年今日中国出版社
《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年时事出版社(译文集)
《酷儿理论》(美)葛尔·罗宾等,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年当代世界出版社
王小波、李银河《东宫·西宫:调查报告与未竟稿精品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北川《同性爱》,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方刚《同性恋在中国》,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刘达临、鲁龙光《中国同性恋研究》,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施晔《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雅各《台湾男同志平权运动史》,开心阳光出版社
郑美里《台湾女同志的性别、家庭与圈内生活》,女书文化公司
二毛《哀莫GAY》,中国作家出版社(港)
周华山《同志论》,正港资讯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矛锋《同性恋美学》,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李幼新《男同性恋电影》志文出版社
邱妙津《鳄鱼手记》,时报出版社
白先勇《孽子》,花城出版社
影视作品:
纪录片
《彩虹伴我心》-MamaRainbow
《我就是我》-杰克上校
《夜景》
《我和我们》
《聚焦台湾:彩虹大道》
《Itgetsbetter》
《爱情同志》
《渴望阳光》
《同性恋的禁地》
《志同志》
影视作品
越南《往返天堂》
泰国《想爱就爱》《想爱就爱2》《暹罗之恋》《曼谷之恋》
德国《我的灰姑娘是男人》《自由坠落》
中国香港《蓝宇》《美少男之恋》
台湾《蓝色大门》
美国《天佑鲍比》《爱的初学者》《断背山》《外出就餐》《遇见好男孩》《爱在同志圣诞节》《我盛大的同志婚礼》《亲吻新郎》《同志音乐剧》《同志亦凡人》
韩国《王的男人》
日本《西洋古董洋果子店》
中国《爱在水中央》《北纬1°》等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