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然而,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让人捉摸不透。他不善于与人交流,与同办公室的同事几天都不说一句话,但却下笔千言,毫不费劲就写出上万字的博客日志,还与一名女教师产生了一份特别的情愫,尽管未曾越轨。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到了夜里竟然经常嫖妓!结婚3年,他有一个女儿,因为妻子对“红颜知己”的不满,经常引发夫妻口角。最后在今年7月25日,他留下一封长信给学校领导后,便失踪了。在离家出走前,W老师每天躲在一个无人的办公室里拼命打字,给妻子,给宝宝,给领导写了很长的信。 他竟给妻子留了多页A4纸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信,长达数十万字,详细记录了他们今年以来每一天的生活感受,记录妻子的每一次微笑与生气的时间和原因。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妻子的爱与责怪,但始终认为妻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从6月份开始他严重失眠,每天仅睡2个小时,还在带初三毕业班,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给妻子写信。他责备妻子不理解自己,反复表示他与那个女教师之间没有她想象的那样。   妻子从中看到他们之间发生的很多误会,回想起6月份他离家出走之前,每天极少吃饭,导致人急剧消瘦,面色难看。她大为不解:生活中的小误会,明明可以用语言说明,为什么不做解释,却详细地写下来呢?   他在给领导的信中说,我要让我的老婆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要为她写完一辈子,现在不给她看,到时候给她一个惊喜和感动。可是,妻子接到信后却说:“我很怕看他的东西,很累。”w老师在信中总说这一类话:“要努力工作赚钱,带妻子和女儿周游世界”;“别人有的,他们也一定会有”;云云。他对妻子的爱,在多页的文字中,真的有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他在教师工作中也是以爱出名,对学生无以复加的爱,想让他们成功,不能容忍学生犯一点错误,最终让学生有点惧怕他,只好敬而远之。W老师在信中通篇都是强烈的自责,可以想象他有很强的负罪感。他把班上一个学生得了白血病,自己的母亲、妻子、女儿生病这些事情都归罪于自己,认为是自己的报应,应该得到惩罚。他甚至认为,与妻子之间的争吵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他准备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隐姓埋名,了此一生。 忍不住用嫖妓的方式发泄情绪,是魏老师心中最大的痛。他最后选择将这一切告诉妻子、红颜知己和学校领导:“我白天是人,夜晚是鬼,出入于各种廉价肮脏的小洗头房。”这样的生活早在结婚前就开始了,已经持续了7年。他反省、自责,想改变自己的这种异常的生活,但难以自拔。简介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简称BPD)。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举个例子,比如电影《致命吸引力》里的GlennClose。她电影男主角的婚外情对象,表面上成熟稳重知性,可骨子超越常人的偏执和固执,后不断的骚扰着男主及其家庭,且升级成为了犯罪。特征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可以说是一种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边缘性障碍患者经常对自己是谁得感觉很不确定。因此,他们的自我印象或者自我意识经常变换很快。常常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根本不好或者很坏。这种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可能导致频繁的更换学习方向、工作、朋友、目标、价值观和性别意识。边缘性人格障碍通常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对病患本身还是他周围的人。它的成因可能是不健康的童年经历或者是脑机能障碍,被诊断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被发现他生活在内心世界疯狂而外部平静的状态下。他们很难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经常处于一种起伏不定的状态。他们扭曲对自己的印象,常常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根本不好或者很坏。并且当他们渴望爱时,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患通常发现他们的愤怒、冲动、起伏不定和频繁波动的情绪将别人推开。治疗难度大,因为患者试图唤起保护人强烈的,发自内心的抚爱。但患者病情的反复,虚构的不满以及违反治疗计划,常使保护人——包括医生——对其沮丧失望,视其为拒绝帮助。边缘性人格障碍具有某些其余人格障碍的(比如表演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的边缘特征,而又不同于这些人格障碍。比如,与表演性人格障碍患者比起来,他们更愤怒,更冲动,对身份认识陷入混乱,并且具有持久的空虚感、认同障碍及遇到应急时发生短暂的精神病发作。他们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更多思维过程障碍,而且更多地把攻击性转向自身。(可以回顾之前的人格障碍)此类人格障碍患者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病征在成年早期即已显露,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或稳定。患者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在精神科和其他各类卫生保健机构中,此类人格障碍最为多见。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感到他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为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过去遭受的虐待寻求帮助。但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反之亦然。他们的观念永无折中之时。当他们感觉被抛弃时(亦即彻底孤独),他们会自我隔离或极度冲动。有时因为对现实观念的贫乏,他们会表现出精神病样思维的短暂片段,例如偏执性想法和幻觉。他们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更多思维过程障碍,而且更多地把攻击性转向自身。他们与表演性人格障碍患者相比更愤怒,更冲动,对身份认识陷入混乱,并且具有持久的空虚感、认同障碍及遇到应急时发生短暂的精神病发作。他们试图唤起保护人强烈的,发自内心的抚爱。但患者病情的反复,虚构的不满以及违反治疗计划,常使保护人——包括医生——对其沮丧失望,视其为拒绝帮助。常用的应对机制是分裂,显露,疑病与投射。相反对于挥之不去的印象,新的证据表明一部分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们在接受治疗以及周围人的帮助之下,过一段时间往往可以好转并且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诊断根据最新版的《DSM-Ⅳ-TR》的定义,BPD放在AxisⅡ。一种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同时有明显冲动性的行为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出现在各种情境中,至少有下述5项:⒈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抛弃。⒉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其特点是对所交往的人的印象从极端理想化到极端的贬低之间变来变去。人格的部分分裂,无法将好与坏两极融合,无法对世界产生统一和综合的观念。易造成人际冲突。对于世界缺少安全感。极端思考模式,形成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期待,而这两者都不是现实的,只好在这两极震荡——形成一种极其不稳定的人格。⒊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image)或自体感受(senseofself)持续明显不稳定。⒋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⒌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⒍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⒎长期感到空虚。容易成为性瘾患者、酒鬼、吸毒者。⒏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看完了之后有没有进一步了解呢?嘻嘻如果喜欢,记得转到朋友圈哦~(顺便为我们心协宣传宣传嘛~)最重要的是!







































北京中科白癜风
白癜风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177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