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今天我讲的主题就是“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我其实想说的是教育根本不重要,亲子关系才重要。我们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就像一个又一个轮回。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的人生的终点在哪里?当我们有愿力去自我认识的时候,无论你过去的起点在哪里,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这个觉知的能量是最高频率的能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终点。
……
我们真的比孩子知道的多吗?孩子吃零食,看电视,玩ipad等很多问题困扰着家长,我们都以为自己知道对孩子怎么样是最好的。有一个妈妈,她希望他儿子十点睡觉,但是她儿子磨磨蹭蹭,喝牛奶,看报纸,因为有颈椎病,妈妈还要在睡前给儿子按摩颈椎,从10点11点,这个妈妈从始至终处在焦虑中,因为妈妈认为孩子在10点之前睡觉是正确的,对身体好的方式。在这个正确的理念下,每一个过程,她都不能享受,给儿子按摩的时候,本来可以很美妙的亲子时光,也变成了焦虑。她的儿子早上起来不叠被子,她说了很多年,孩子也不听,所以每天早上,家里的气氛都是不高兴,这真的值得吗?
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我保留了一个很好的能力,就是跟事物直接建立关系的能力。我大学读的是物理学,我一直在挑战最短时间通过考试的记录,我为什么有这个本领,不是我智商高,而是我的学习没有被管教过,没有被打扰过。这种能力绝对不是神奇的,天赋的,它就是本质的能力。你拿一堆玉石,名表,你看小孩子会去抓哪个,他肯定抓最贵的那个。因为事物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小孩子的心理较少被干扰的,他能够直接感受事物的能量,我们说神童和超能力,这个超能力就是事物最本质的能力,为什么一般的人没有,就是被打扰了,被教傻掉了。
再说说结论式学习。我们已经对事物形成了非常多的结论,而且会把这个结论教给孩子。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当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达到伤害的临界状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00后的小孩,都这么高了,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小孩子吃糖的问题,如果不是孩子从小就缺爱或者被限制得太多,我没有见到孩子会主动吃糖吃到自己很难受。我给妈妈的建议就是放开你的限制。这是我自己体现到的,糖吃多了,会感觉不舒服,所以孩子干吗要吃这么多糖呢?
真正的学习,来自孩子自身的体验。体验,是滋养生命的养料。你看到了,你体现到了,我才会存在,我才会发散生命的激情。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若你经常向孩子控诉配偶,你的配偶就不会变好,而孩子会学习到婚恋=痛苦,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多少人听过这句话“你不让我管是吧,那好,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我多希望这句话成为真的,可是每次妈妈还要管我。用你的意志战胜我的意志,不可能。如果你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乱,可以给孩子划一个空间,他的空间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久而久之,他的空间就会好多了。有很多小时候被冷漠的孩子就说,“我多希望我的爸爸妈妈管管我啊,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陪陪我”。我们若没有体验过无条件的爱,会误以为关系只有控制和冷漠两种。我和你要么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要么就是没有关系,这样就没有真正体验过你存在,我存在。
什么是真爱?马丁布伯《我与你》是这样描述的: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
规则从何而来?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当时我想的是法律说合同的主体是要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平等的人,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跟你定一个交换的条件去执行?这是不合理条约。真正的规则是怎么来的?比如今天听讲座的人,有的人来晚了,他想坐到前面来,他不会跟坐在前面的人说,“你起来,让我坐”,大部分人不会这么说,因为这么做了你心里不高兴,我心里也不高兴。规则就是这么形成的,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感受,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
有的妈妈问我,他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他帮忙一起刷。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人的感受的时候,它才有意义。我们说成功的人都特别地灵活,就是他们的规则是从感受中学习过来的,而不是从结论中学来的。好的习惯一定是他不受打扰的时候,内心感受的的一种状态。有没有好的习惯不重要,好的感受很重要,好的习惯一定是在好的感受的基础上才会保持下来,这种保持又不会变成一种僵化。很多夫妻离婚就是因为一些家庭的小事,我们为什么这么执着?就是我们脑子里有一些规则,就不容忍别人不遵守规则。
我们说坏习惯,坏习惯怎么办,还是什么都不做,你只能全然地去接纳它。我有一个来访者是一个初中生,她为了跟他的男朋友谈恋爱,学也不上,还去酒吧等等各种行为。这个女孩已经做过很多很可怕的事情,但是她没有赌博,没有卖淫,没有吸毒,我问她为什么不做这个事情,她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在乎我,为了他,我不会卖淫、吸毒。”如果这个女孩和她的男朋友被硬生生地拆开了,她可能自杀。自杀就是因为没有人看见他。孩子的任何行为如果我们想改正它,我保证%的结果就是更糟糕,有可能这个问题是被你暂时掩盖住了,但是之后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
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太久了。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比如北京大兴灭门案。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爱不需要多复杂,真的是我看见你了,这就是爱。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当我学得越多,我反而越谦卑,我真不知道什么对来访者来说是最好的,我只知道这个来访者是一个奇迹,我很高兴我可以陪伴见证这些奇迹。
物以类聚,我的朋友中也有是人格障碍,尤其是以边缘性人格障碍,就是这样一批人,他们还没有到要被关在精神病院的程度,但是他们的思维就像一个神经病。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一步一步在没有被打扰的环境下,慢慢地走到今天,他们现在很正常,因为受过太多苦,心里反而充满了理解和爱。只要有爱和自由,所有人都会越来越好。父母不是老师,父母就是看见孩子的那个人。如果没有能力看见也没关系,至少不要打扰他。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了。我一个智力非常平常的人,为什么从小到大都被夸聪明。为什么我现在没有孩子,但是我可以做亲子的讲座,就是因为我跟事物建立关系的本领没有被打扰。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感恩!
(此文转载自白癜风应注意什么白癜风能治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