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心理咨询师考前复习基础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性格。
3.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知、情、意)。
4.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候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钠。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派创始于杜威和安吉尔,机能主义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华生是行为主义很著名的代表人物。
7.当代心理学的取向,一个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认知心理学,第三生理心理学。
8.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认为,一切不安的根源对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9.心理现象的研究原则是三条,客观性、辩证发展和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和实验法。
10.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11.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这三个部分组成。
12.外周神经系统有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13.脑干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
14.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功能,颞叶-听觉、枕叶-视觉、顶叶-躯体感觉、额叶-躯体运动
15.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形成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1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17.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暗适应,对暗的适应。光适应,对光的适应。
18.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19.视觉,适宜刺激是波长在到纳米之间的电磁波;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饱和度%是单色光。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原因造成的,途径是什么?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
20.听觉的适宜刺激16-赫兹的空气振动;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21.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痛觉最难以适应。平衡觉,又叫静觉,它的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
22.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四种,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在不同的距离看一个人,觉得他的高矮没有变,这就是大小知觉的恒常性。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23.记忆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五种,这五种分别就是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记忆按照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信息的编码、储存加工的方式可以分成三个记忆系统,就是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容量是9-20比特,短时记忆容量只有7加减2个单位。
24.记忆的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来构成的三个环节。
25.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6.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是它所包含的范围。
27.迁移有两类,正迁移和负迁移。像会骑自行车,反而骑三轮车会感到特别的别扭,这是叫做负迁移。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叫做定势。
28.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言语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内部言语的特点,第一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看不到所以我们叫内部言语。第二是言语的减缩性,就是很简练,而且不需要太完整。第三就是速度快。
29.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额下回-表达,听觉性威尔尼克中枢-颞上回-接受,视觉-角回;书写-额中回
30.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它创造出来了新的形象,属于思维的范畴
31.按照脑电波的变化把睡眠分成四个阶段,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
3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伴随着其他的心理过程而存在。注意广度,简单任务下注意广度大约是7加减2,于是短时记忆也是7加减2个单位了
33.注意分配需要具备的条件,第一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
34.需要种类,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分类可以分成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5.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叫做生长需要。
36.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37.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组织、信号,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使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力提供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从而能够更有利的激发有机体的行动。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38.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心情,心境就是平常说的心情。
39.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40.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的时候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叫应激源。个体对应激事件做出的反应叫应激反应。
41.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42.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43.遗传决定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44.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综合,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的特性有五点,五点名称记记,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45.强-兴奋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性-抑郁质
46.如何看待气质类型:一是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二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三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够影响工作的效率,四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第五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47.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当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不同于气质,它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个性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气质不分好坏,性格可以分好坏,但性格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可变可塑性比较强。性格的结构讲到的像静态结构、动态结构
48.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别按照快乐原则、现实性原则和道德原则来行事。
49.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共同和个人特质。卡特尔认为构成人格的特质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共同特质是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艾森克,是一个人格的维度学说;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
50.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包括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认真性。
社会心理学1.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
2.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B=f(P,E)B指行为,P指个体,E情境,f指函数关系,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3.美国学者霍兰德划分社会心理学发展三个阶段,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实证分析阶段。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麦独孤,指出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原则一共是三条,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伦理原则。
6.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格就是那些经常发生于人与人关系中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型,他特别强调人际关系。
7.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的时候,两条,一个是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一个是较好的遗传素质。
8.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第一是家庭、第二是学校、第三是大众传媒、第四是参照群体
9.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这个过程。
10.社会角色的分类,按照角色获得方式可以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照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按照角色的功能是功力型的和表现型的角色。按照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11.角色失调常见的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
12.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他人的判断,像在别人那照镜子一样得到的自我概念。
13.自我的结构五个层面,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
1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15.詹姆士:自尊等于成功除以抱负
16.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不熟悉的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产生首因效应。光环效应也是一种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的对某类人或者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如说很多人认为北方男人比较粗犷豪爽,南方男人比较细致拘谨,
17.印象形成是信息的输入,印象管理是信息的输出。印象管理也称之为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影响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这就叫印象管理
18.常用的印象管理的策略,第一条就谈到按照社会常模管理自己,第一个就是按照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比如人们认为外表能够反应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外表最容易被他人所觉察,所以个体往往注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是如此,这就是按照社会管理自己。
19.归因原则,不变、折扣、协变,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外归因;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内归因
20.影响归因的因素,有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观察位置、时间因素。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是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也叫动机性归因偏差,名词注意一下,动机性归因偏差
21.亲合起源于依恋。亲合的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影响亲合的因素是三条,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
2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第一目标的吸引力,第二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第三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23.按照麦克利兰的说法,个体都有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的心理倾向具有动力性质,权力动机。
24.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提出的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去个性化导致侵犯行为的上升。
25.态度的ABC模型,认知是C,情感是A,行为倾向是B,不协调的时候,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26.态度的维度有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和外显度。
27.态度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表面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是一种印象管理的策略。
28.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一共是四个方面的要素,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
29.态度转变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用P-O-X模型说明他的观点,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30.态度的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
31.身体语言沟通,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面部表情。触摸,个体和他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的情感体验最为深刻。人际距离,公众、社交(咨询师和求助者)、个人和亲密距离。
32.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舒茨提出,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的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33.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真诚是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它直接会影响到人际吸引
34.从众行为的原因,第一寻求行为参照,第二对偏离的恐惧,第三群体凝聚力。
35.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的时候,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有两种效应,第一结伴效应、第二观众效应,
36.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群体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个人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付出的偏少。
37.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律、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律。
38.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依恋、利他、亲密三个方面。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三个因素组成三角形,亲密、激情和承诺。
39.印度学者古普塔的研究提出,爱情结合了夫妻婚后五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的减少。
40.婚姻的动机一般有三种,经济、繁衍与爱情包括性。
41.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42.维果茨基他认为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最近发展区,第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三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发展心理学1.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提出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有四个基本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2.皮亚杰他是以认知结构发展为特点、为标准来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到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3.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分,8个阶段。童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青少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4.关键期: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而且难以弥补。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5.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普遍的原则和顺序,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6.巴斯等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把气质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
7.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是母亲)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心理研究者鲍尔比把婴儿依恋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婴儿依恋的类型,研究者安斯沃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安全型依恋,第二回避型依恋,第三反抗型依恋。
8.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认知发展理论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把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机能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9.幼儿记忆发展的特性,第一无意识记为主,第二形象记忆为主,第三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10.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两大特点,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开始刚刚萌芽。
11.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和词义的深化。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有两个主要的发展趋势,第一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二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12.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心理学家把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称为认同。儿童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者漂亮的人。儿童发展的第一个逆反期,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
13.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如下三个阶段划分,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新的思维结构形成,主要的特点是掌握守恒。
14.延迟满足,学者罗腾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15.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的特点,第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四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16.少年期记忆广度这个时候达到一生的顶峰,初中阶段的成绩是一生中最高。少年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17.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是第一强烈济南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