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槑包子啊|我写的每个字都有保质期

这是第42篇文章

?全文字,不信你数数

文/槑包子

图/有点杂

歌/《FollowtheSun》

前些天给大家安利过这部电影《骨瘦如柴》,关于戒厌食症的半纪录片。今天还是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曾看过一句话:减肥是女人一生的事业。对大部分妹子来说是的,不少汉子也是。而“以瘦为美”这种审美观,到如今也演变为了“以线条为美”。可是不管怎么样,你都没办法满足所有人的标准。

正因为那么多人和“减肥”有着一言难尽的“纠缠史”,谈起减肥也都有一把辛酸泪,所以当近年来这种“不要刻意减肥,爱自己本来的样子,自信最美”观念出现,便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与赞许,微胖模特、胖网红也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可是说实话,看着她们并且认可她们的同时,你还是会想瘦一点,还是无法摆脱减肥的念头,对不对?

每个人当然都想放飞自我,可是还是没办法不让自己活在众人的眼光里,社会的主流审美还是要妹子们瘦一点,再瘦一点。如同电影一开始暗示的,大众媒体、时尚圈,都在给年轻女孩们灌输“瘦=美”“瘦=时尚”的价值观。

多少人羡慕所谓的“大胃王”狂吃不胖,在镜头前大口吞下远超正常人食量的食物,然后钱就进口袋了。

在减肥健身成为时尚、“要么瘦要么死”成为人生信条的今天,信奉“过午不食”、不吃碳水和甜食的人们,压力山大而又饥肠辘辘,终于忍不住藉由各种渠道发泄,暴食是其中的一种。

许多人说,看着他们(她们)吃自己也很享受。所以吃播的出现也算是为矛盾的现代人提供了另一种发泄情绪的通道。但我觉得,光是想想让那些食物塞满自己的胃,压迫身体的其他内脏,就已经很难受了。

b站的吃播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通过看别人吃,脑补出自己吃,也能获得一种满足,毕竟减肥总是离不开忌口、控制饮食。但是哪怕是运动减肥,你辛辛苦苦几小时流的汗、消耗的热量,也是轻易能通过食物补充回来的,几分钟就可以。

人体很奇妙,如果真的想,正常情况下一个拳头大小的胃,塞下十斤食物也不稀奇。所以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成为“大胃王”。

狂吃不胖,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当然有些人是真的因为消化不好、吸收不好,或者是因为甲亢等疾病而越吃越瘦。正常情况下,能量摄入大于支出,就是会胖。

那些“大胃王”能保持身材,十有八九是因为镜头后,她们通过其他极端方法排出食物,催吐,是最为普遍的。不少人都被扒出曾在“催吐吧”留下的ID。催吐的结果是喉咙沙哑,下颚骨偏大,因为伴随食物而出的还有胃液,会腐蚀牙齿、灼伤喉咙。

这种极端的“减肥”方式,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于节食过度。想减肥--节食--节食太久、过度了--于是爆发--开始暴食--产生罪恶感--节食或者绝食--控制不住又暴食……循环往复,最后发现可以通过不用节食的方法排出食物,从此走上不归路,然后患上(暴食清除型)神经性厌食。

有些也来自于家庭压力。或因家人对自己的控制和要求过高,觉得身体和体重是唯一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事,这个意志就转化成厌食症。

但凡是反生理学的行为,都是有害的。催吐本身是一个反生理学的行为。几百万年的进化告诉我们,人类只有在误食毒物、或者过量饮食的情况下,才会迫不得已使用催吐的方式降低身体各个系统的负担。刻意的催吐带来的是新陈代谢紊乱(神经性厌食症)、胃酸倒灌引发的食道损伤和牙齿的损伤,然后免疫系统受损、心脏功能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心脏并发症,多功能器官衰竭。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那些“大胃王”是在透支生命。

2

近年来大家得知这种病,都是从因此病去世的瘦骨嶙峋的欧美模特身上。当时看这部电影,一篇影评说这种病(厌食症)在欧美很常见,国内基本没有(官方数据)。我是不相信的。因为暴露在大众下的永远都是极端个例,聚光灯找不到的地方隐匿着更多炸弹。

我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去了一些贴吧,当然因为前几年媒体的曝光,“催吐吧”被爆了,据说转移到了只有这类人知道的地方。但是别的相关的贴吧还是可以找到,看多了还是挺怀疑人生的。

厌食症属于一种精神障碍,但疾病最终端的体现,都是身体。意志遏制食欲,最终被反控制。

因为人是有生存本能的,能量不足的时候身体会做出保护性的反应,通过降低代谢,分解脂肪乃至肌肉,甚至分解各大脏器来维持生命。表面上身体还没什么大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慢性自杀。

所以电影里的医生对患有厌食症的女主Ellen说,因为能量摄入不足,所以身体长出了过度的毛发来维持体温。疗养所的女管家在看到Ellen不断下降的体重也说过,“很快你就会像一条没有骨头的在这里挣扎了”。

3

其实电影到最后也没有明确指出Ellen到底是因何种原因患上“厌食症”,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多种因素导致:复杂的原生家庭,始终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粉丝因自己的作品而羞愧自杀、排斥异性排斥性、渴望保持独特……多方压力使其不仅无法找到自我认同感,反而产生了不必要的“愧疚”。于是不停追求饥饿、催吐、过度运动带来的快感。

“人们说爱你,其实真正爱的是他们爱你时对自己的感觉,或者爱上可以向你索取的东西”。Ellen的这句话让人心寒。但是事实,好像的确是这样呢。

厌食症患者一般都有人格障碍,不少人同时伴随着抑郁症。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基因,另一方面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所以走上这条道路似乎偶然,但冥冥之中仿佛又是注定。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家人很难理解,就像电影中Ellen的妹妹说的“不就是正常吃饭就好了”,这种不理解,也会让患者产生更多压力。

厌食症患者对“体重”和“热量”极其敏感,吞咽对于常人而言是享受美食;在她们看来则是噩梦。她们通过拒绝进食和过度运动来产生消耗热量的快感。

在影片中,骨瘦如柴的Ellen偷偷做俯卧撑导致脊椎淤血,康复中心还规定吃饭后30分钟内不能去洗手间,目的是防止病人扣喉催吐。到了一定阶段得插胃管,强迫进食,但即使这样,她们还是能见缝插针地吐出来或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来消耗能量。

当我和朋友说起“催吐”“厌食症”时,她们无一例外都表示“吃美食不才是享受人生吗”“活着不好吗”,生活是有很多令人心灰沮丧的事,可是也会有愿意让人为之奋斗,让人留恋的美好事物。活着本身,就是一件珍贵且不易的事。

“你的勇气,就是你不断咽下的一小块煤炭。”影片中出现的这句诗,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因为如何选择,决定权都在自己手里:好起来然后活下去,或者继续放纵自己走向死亡。

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别人救不了,只能自救。影片中途展现出了温情,因为一个患者怀孕了,她说想生下孩子,大家也相信她会好起来的。然而后来还是因为催吐而流产了。

我不觉得这电影仅仅是为了反映“厌食症”这种疾病,其实更多的,是让我们思考,当你面对不尽人意的人生时,如何拯救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只有有了想要活下去的欲望,想要感受生命的苦与甜的渴望,正视残酷而又真实的人生,才有可能真正接纳自我,接受不完美甚至是丑陋。

每个人都有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面对压力,有人疯狂地买买买、吃吃吃、睡睡睡,或者是自残,这些看似极端的事,却是不同人的发泄闸口。生命不断出现缺口,却又在以自己的方法自我修复,努力让其恢复如初。

被质问为什么不能好好活着的人,是因为活着本身,已让他们耗尽气力。所以选择自我放逐,走向死亡。如同Ellen的妈妈最后说的“如果死亡是你想要的,那我也接受”。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结尾,濒临死亡的Ellen,如同出生的婴儿般躺在母亲怀里,被爱救赎。而是医生带领他的病患们,在一个类似艺术场地的空间淋雨。他问:“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Luck回答他:“因为我们活着。”

这让我想到时常被误传为是鲍勃?迪伦,但实际上是歌手罗杰?米勒所说的那句话:“有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只是被雨淋湿。”

我想说的是,有人能感受生命,

而有的人,只是活着。

以此结尾,以上。

大多数人减肥都是为了更美更健康,

其实也没什么错。

除了适当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

其他的“科学方法”我是不相信的。

太胖太瘦都不健康,

过于极端,过犹不及。

毕竟活着本身,是为了享受生活,

而不是同生活互相折磨。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保医院
治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34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