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大学生心理保健手册
大学生年龄处于18-23岁之间,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处于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早期。此阶段主要的心理冲突为亲密对孤独,表现为大学生在恋爱中、与他人的友谊中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体验到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根据大多数心理观点来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
1.认知方面根据华纳·沙伊的认知发展毕生模型,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在社会情境中的应用处于达成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好奇求学而学习,而是利用所学来达到某种目的,如职业和家庭。所以大学生对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擅长什么专业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会充满兴趣,一旦确定,会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
2.思维方面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一生中的顶峰,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创造性思维还在进一步完善,他们的思维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
3.自我同一性方面“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重要心理发展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过程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同时也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身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所以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要解决的中心发展任务。部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已逐步完善。
4.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重要心理发展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过程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同时也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身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所以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要解决的中心发展任务。部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已逐步完善。
(1)独立性与依存性也即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生物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参与社会生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社会角色和不断完善其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这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离开家庭,进入拥有一定社会气氛的大学校园,强烈渴望社会承认他们的成人资格。他们面临的环境更自由,他们渴望、要求独立,却尚未有完全独立的能力,依然需要一靠家庭,二靠学校,而我国的社会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尝试工作的大学生周全的呵护,所以大学生有独立的意识,又有依赖的行为,这种依赖性与迅速发展的独立性之间,存在现实的冲突。
(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能考上大学者,在同龄人中属于佼佼者,故他们更具有理想性,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职业选择方面,在所难免的面临理想过高,现实无力的冲突,需要大学生面对和承担这一点,逐步调整认知,并作出努力,以获得平衡。
(3)心里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大学生既有对内心世界细致的探索的需求,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又渴望知己,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满足自己的需求,使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同时又需要理清与自己内在的关系
(4)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冲突大学生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而性心理尚处于趋向成熟的阶段,性心理与性生理发展有待获得同一性。
(5)情绪的冲突这是最主要的冲突,以上几种冲突也会伴随情绪冲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有,身体角度,如果情绪冲突过于强烈,可能会出现诸多躯体疾病;心理角度,大学的环境接近社会,存在诸多竞争,而大学生尚未达到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当代社会的变革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他们求知欲强,但鉴别能力尚弱,必然会引发一定的情绪冲突。
总之,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他们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呵护,逐步独自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心理世界,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可想而知,再加上心理发展尚处于接近成熟还未成熟的阶段,所以,如果遇到问题处理不当,加剧内心的冲突,会导致各类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常见精神心理问题1.大学生活与中小学生活存在很大不同,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才首次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家人,与新同学生活学习在一起,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可以称之为一个生活的应激事件,进入大学后,学业依然是很重要的内容,但是与中小学时代不同,大学生的自我照料、与他人相处、管理规划个人时间等都非常重要,部分大学生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以此次疫情为例,疫情使得大学延迟开学数月之久,跟中小学生一样,大学生从春节起一直呆在各自家里,家人很容易重新全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再次回归校园后,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告别家人,回归学校会是一个生活的应激事件,如果无法及时的调整状态,将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
2.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与初高中完全不同,更多需要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并且,大学生在入学前,大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与学习成绩同样优秀甚至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大多数大学生需要面对自己在同龄人中地位角色的转变,不可能人人都是宠儿,如何处理失落,调整对自己的认知,在学业上加强努力,都非常重要。如果调整不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更有甚者,会放弃对学业的追求,沉沦自我,往往也会伴随心理上的问题。
3.人际交往在我们每个人生阶段都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心理健康。大学的人际交往不同于中学时代的人际交往,中学时代,因为面临升学压力,学生以学业为重,相对而言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单纯,而大学的社会性更强一些,人际关系也必然比以前复杂,需要大学生有较稳定的情绪和较好的沟通能力,所以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良好的进行人际交往。往往一旦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情绪的困扰和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4.大学生性心理逐渐发育成熟,心理发展也到了体验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阶段,而实现爱情是亲密感获得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在如何建立健康的恋爱关系中受到困扰,我们中国是一个内敛和含蓄的国家,人们不会公然谈性,那么大学生获得有关性知识和性健康方面的内容,往往只能通过网络,无法确保完全是健康正确的引导。同时,很多大学生也存在性的压抑,对性的知识的不足和对性不正确的压抑,以及对如何与他人建立和发展亲密关系存在困惑,都容易发展为心理问题。5.大学时代,需要大学生对自己各方面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比如,如何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专业,如何逐步确立职业梦想、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大学生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自己期待的,与自己的实际逐渐达成一致,就可以顺利的完成自我同一性,但如果无法很好的处理,将会体验到失去自我和失去生命的存在感,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6.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如上文所述,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从青年过度到成年的阶段,也是从孩子成长为成人的阶段,同时,面对的环境压力也由比较单纯的学业压力转变为独立、人际交往、学业等错综复杂的压力,内心的冲突加上外界的压力,会引发大学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情绪障碍,其中,这一年龄更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期。7.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大学生如果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人格中存在不良特质,人格系统发展的不协调,所处的环境又无益于他们的人格发育时,往往会出现人格障碍。常见的如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或癔症型人格障碍等。
8.精神分裂症的高发期是15岁到25岁之间,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于生物因素导致,社会心理因素有时会起到扳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