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姜荣环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5月18日,在北大人民双心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班上,来自医院医学心理科的姜荣环教授带来精彩讲课。姜教授首先分享了三个案例:心慌心悸的青年男子、癔病样发作的心内科住院患者、腰椎术后疼痛难忍的女士,以此引出今天的讲课主题: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
口十君
什么是躯体症状障碍?姜教授根据其临床体会,将躯体症状障碍描述为:
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使得个体感到痛苦或导致其日常活动受到显著破坏。与躯体症状相关的过度的想法、感觉或行为,或与健康相关的过度担心,表现为下列至少一项:
与个体症状严重性不相称的持续的想法
有关健康或症状的持续高水平的焦虑
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这些症状或健康的担心上
虽然任何一个躯体症状可能不会持续存在,但有症状的状态是持续存在的(通常超过6个月)
常见的躯体症状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包括:
头颈部:头晕、头痛、头昏、咽部异物感、耳鸣、耳聋、不适
心血管呼吸系统:心慌、心悸、濒死感、憋气、呼吸困难
消化系统:食欲亢进或减退、体重增加活下降、腹部不适、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
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尿痛、性功能障碍
全身性的症状
诊断识别对于疑似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病史采集聚焦的范围应更广泛,包括诱因、起病方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缓解方式,以“心情怎样?”、“兴趣、精力如何?”为切入点,逐步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生活(应激)时间、应对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等。
姜教授强调,心理方面的治疗应强调平等,与患者协商诊断:
了解: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看法
肯定:症状的“个人真实性”和痛苦感、检查结果
引导/解释:简历躯体症状和情绪、心理社会因素的联系(如焦虑的躯体模型)
诊断:因其所明而渐通之
治疗姜教授指出,对于此类患者,应注重非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训练
针对患者和家属
逐渐接受疾病带来的生活状态的改变
了解情绪、睡眠与躯体症状之间的关系
自我关爱
而对于药物治疗,姜教授医院闵保权教授有趣的“游泳圈理论”:
当患者不会游泳时(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时),给予游泳圈保护生命(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当患者依靠游泳圈,逐渐学会游泳时,则可以丢掉游泳圈,自己游泳;在游泳池学会游泳后,突然被放到了大海里(生活中受到了别的挫折、刺激等),则可以继续依托游泳圈的庇护(继续服药);直到患者在大海里也能自由遨游时,又可以丢掉游泳圈。
感谢姜教授的分享!感谢阅读!
错过直播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