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打完孩子立马懊悔的父母和无形中性格被影响
在评论留言中,不仅没有人关心要遭受暴力的小孩,反而开心吃瓜,表示愿意围观。
这就不能不让人领悟到,原来“打孩子”在很多人眼中依旧是一件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事情。
所以决定写这一篇文章,从头科普,为什么不可以打孩子?为什么打孩子没有任何正面作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家长管理小孩,又不对他造成负面影响。
在全世界65个国家
打孩子都是被禁止的
大家或许还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笑话,在浦东机场入关处,一个孩子在哭闹,他的妈妈对他说:“现在已经到中国了,我已经可以揍你了。”之所以这个故事被网民们当成一个段子,是因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多多少少觉得不让打小孩是欧美国家的小题大做,是把孩子看得过于脆弱,是过度保护的表现。而实际上,“禁止打孩子”并不是少数欧美国家才有的情况。根据年的最新资料,全世界已经有65个国家和地区全面禁止对孩子实施体罚。所谓全面禁止,就是禁止一切形式的“打孩子”。无论是严重伤害儿童的家庭暴力,还是略施惩戒的“打屁股”,都是不被允许的。这里面不仅是有瑞典、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丹麦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一样包括巴西、智利和阿根廷这样的南美国家。日本也在年加入到全面禁止对孩子实施体罚的国家行列中。*日本从年4月开始实施修改后的《儿童虐待防止法》,该法案全面禁止对孩子实施体罚。并且也对“体罚”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定义---”无论父母的出发点是否为管教,造成孩子身体上任何痛苦的行为,无论多轻都是体罚”。此外还列举了体罚的例子:“因孩子不做作业而不给晚饭吃”、“因孩子偷窃他人东西而打屁股”、“打孩子”、“让孩子长时间跪坐”等。
中国在年出台了《未成年保护法》,在第二章《家庭保护》中规定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并且中国也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个缔约国之一。在《儿童权利公约》中也规定---“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社会和教育措施,保护儿童在受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管儿童的人的照料时,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尽管中国并没有全面禁止对孩子实施任何形式的体罚,但如果情节严重,并该行为具有一贯性,也会受到法律制裁。针对儿童的暴力在中国普遍吗?
根据全国妇联年出版的《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显示,10~17岁儿童遭到父亲和母亲家暴的比例分别为43.3%和43.1%。
年,北京大学陈晶琦教授负责的儿童暴力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来自北京、广东、浙江、湖北、陕西、黑龙江六个省市的4,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显示在16岁之前,有64.9%的男生,46%的女生遭受过至少一项躯体暴力。这里所说的躯体暴力包括---被非常用力地徒手打,被用物品打,被锁进狭小的地方/捆绑,被窒息/烧烫/刺伤。也就是说,大多数男孩和将近一半的女孩,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受到过暴力伤害。而暴力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其次是老师、同学。这个结论和媒体曝光数据对应---在年上半年,国内媒体曝光了起虐童案,死亡儿童47名。其中49%是被亲生父母虐待,13.5%是被继父母虐待,13.5%是被教师虐待,被同学虐待仅占比6.7%。儿童时代的精神创伤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很多人觉得孩子越打越皮实,越打性格越坚强,越能禁得起挫折和考验,而事实刚好相反---还是根据北京大学课题组的调查问卷,发现在16岁前遭受过躯体暴力的人,比没有遭受过躯体暴力的人有更高的自杀倾向,对于女性而言,尤其如此。而根据《网易数读》总结的数据,受到的躯体虐待越多,人的暴力倾向就越严重,在成年后就越容易参与到斗殴当中。梅奥诊所的文章指出,对于童年期受到的严重的暴力和虐待,虽然有一些孩子能够克服童年创伤,成年后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状态,但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影响却是长期的,会并发身体上、精神上和行为上的问题,其负面影响可能包含下面这些身体问题早夭残疾认知障碍物质滥用(滥用药品、酗酒等)增加心脏病、免疫疾病、慢性肺病、癌症的风险行为问题违法和暴力行为虐待他人自闭自杀和自残高风险性/行为青少年期怀孕学习问题/辍学社交能力低下无法稳定的坚持工作情绪问题低自我认同建立或维持关系困难不信任他人难以和人亲近对父母的不健康看法无法应付压力和挫败感承认暴力是人际关系的正常部分心理健康障碍饮食失调人格障碍行为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睡眠障碍依恋障碍“打你是为你好?”在传统观念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是亲,骂是爱”。也许也有不少人认为,就算打孩子会给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它同样会有正面的作用。是药三分毒,只要打孩子能起到管教的效果,那即使对孩子有一些损害,当家长也认了。但是严肃的科学研究已经否定了打孩子能给孩子带来好处。这里不谈严重危害儿童权益和心理健康的躯体暴力,仅仅谈论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最轻微体罚--打屁股。
打屁股能否在短期内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科学研究尚无定论。但就长期效果而言,科学研究发现,孩子越打越不听话,越打,孩子越难发展出正确的是非观念。
以上引自人类发展与家庭科学教授ElizabethGershoff在她的论文《SpankingandChildDevelopment:WeKnowEnoughNowToStopHittingOurChildren》
并且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文章,包含打屁股在内的体罚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反社会行为、身体伤害和精神问题。另外,从目的上讲,家长打孩子真的全是为了孩子好吗?
在年12月,深圳曾经爆出一段震惊全国的虐童视频。在视频中,父母对端坐着吃饭写作业的孩子拳脚相加。这种行为和“为你好”三个字没有任何关系。可以推断,他们的行为是出于泄愤,是情绪失控后把气撒在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情绪失控”一直都是导致家长用暴力管教孩子的原因之一。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家长在生气、发怒、沮丧、疲倦、紧张时更容易用打骂的方式来管教小孩。(Parentsaremorelikelytouseaversivetechniquesofdisciplinewhentheyareangryorirritable,depressed,fatigued,andstresse)。
而梅奥诊所则建议父母,为了预防针对孩子的家庭暴力。家长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应该马上回应小孩,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了之后再来应对小孩。
只是轻轻打也不可以吗?
瑞典儿童救助会在他们整理的关于儿童暴力的问答手册中,对“轻轻打”这件事,是这样回应的:“有人说,虐待儿童与轻轻地打之间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用力地打,就没有那么严重。但即便是轻轻地打,仍旧是侵犯儿童的自尊及对自己身体控制的权利。在帮助儿童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正面但不涉及暴力惩罚的方法。立法者和政府一贯认为虐待儿童不同于体罚。然而事实是,大部分虐待是在成年人惩罚儿童的时候发生的。因此把它们视为完全不同行为的看法是错误的。为了保护儿童并尊重他们的权利应确保针对儿童的任何暴力侵害都是违法的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多国家,不区分伤害程度的,禁止对孩子的任何体罚的原因。
如果孩子确实该打呢?
没有一个孩子是“确实该打”的。孩子会犯错误没错,但管教/惩戒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暴力并不包含在其中。
8个管理孩子的方法1.计时暂停(Time-Out)所谓计时暂停,就是给孩子一段冷静的时间,把游戏、玩具、电视从他身边拿走,并且在暂停期间,暂不回应孩子的需求。我们常常以为孩子被打后会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就不敢再犯了。实际上,很多孩子挨打的时候是懵的,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挨打。而进行“计时暂停”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让孩子有时间冷静下来,考虑自己的行为。要计时暂停(Time-Out)的策略成功,前提是你和孩子之间一向有着很密切的交流。如果是一个惯于忽视孩子的家长,那么效果就会打折。美国儿科学会关于Time-Out的建议步骤近几年来,大家可能也在互联网看到了一些反对Time-Out的文章。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Time-Out常常被不当实施,从而让孩子感觉到孤立无缘,并压抑孩子与人深度交流的需求。于是一些专家提出了以Time-In取代Time-Out的策略。Time-In与Time-Out的区别是,Time-Out是将孩子单独隔离起来,让孩子冷静;而Time-In则是家长陪着孩子一起隔离,帮助孩子冷静下来。但SouthernMethodistUniversity的心理学主任GeorgeHolden对这种新潮流的看法是:“我们正在研究Time-In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不过到目前就我所知,现在没有证据表明Time-In有效。““迄今为止的研究都不支持让父母放弃Time-Out,有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Time-Out可以有效的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并且Time-Out也给了家长一个冷静的机会,可以帮助筋疲力尽的父母避免吼叫、争吵或做出其他激进的行为。“其他心理学家也同意GeorgeHolden的说法,儿科心理学家AmyDrayton说:“任何专家推广一种新的没有证据支持的儿童行为干预措施,并禁止一种得到研究支持的干预措施都是不明智的。“总而言之,到目前为止,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都是支持Time-Out的。美国儿科学会也在旗下网站给出了实施Time-Out的建议,其步骤如下:1警告你的孩子:“如果你再不停下来,咱们就计时暂停(time-out)2明确指出不当行为是什么(比如:别再打了)。3让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比如房间的一角,不要让他去卧室(有床的地方)或游戏室(有玩具的地方)。4开始计时暂停(2岁计时两分钟、3岁计时三分钟、4岁计时四分钟)。5如果孩子离开了指定区域,让他回去。如果他在计时暂停期间发脾气,除非有危险,否则不用理会。6重新开始计时,告诉他要待在原地直到结束。可以不用计时器吗?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让孩子自主决定计时暂停的长短。你可以说:“去time-out,如果你觉得准备好了能控制情绪了再回来。“这种做法可以取代用计时器计时的方法,并教会孩子自律的技巧。这个策略也适用于大孩子和青少年。成人也可以计时暂停纠正孩子的行为是很困难的,有时让人沮丧。如果你感到压力太大或者快要失控。也可以给自己一个计时暂停。确定你的孩子待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比如围栏内、婴儿床或者卧室内。然后,做些事让自己放松一下,比如听音乐、读书、冥想。当你冷静下来了,就去拥抱一下孩子重新开始。要点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要了解计时暂停的原理。正如所有纪律工具一样,其重点是每次使用时你的原则和方法要一致。另外计时暂停不要使用得过于频繁,你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教导孩子。2.拿走孩子的“特权”虽然打屁股会疼一会儿,但是拿走特权对孩子来说更加刻骨铭心。拿走他的电子设备,不让他看电视,并且明确他什么时候可以重新获得这些“特权”。通常24小时足够孩子思考反省。3.选择性忽略一些不当行为这里不是说当你孩子做一些危险或恶劣行为时,你要忽略它。而是说的下面一种情况--你的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本就是为了得到你的注意力。那么这个时候,与其选择打他,不如选择忽视他。当他礼貌地正常地向你表达他的需求时,再与他交流。久而久之他就会明白,礼貌得体的举止才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4.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打孩子的问题是它教不了孩子如何才是更好的行为方式。有时候我们打孩子,是因为孩子自己情绪已经失控了开始乱发脾气。这个时候,你应该教会他如何冷静下来,而不是打他。孩子将会学习到如何从冷静中受益。父母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技能(比如深呼吸、倒数、厘清问题根源),孩子就会大大的减少不当行为。5.提供逻辑后果对于有特定的不当行为的孩子而言,提供逻辑后果是非常管用的。比如,如果孩子拒绝吃晚餐,那么就不要允许孩子在睡前吃零食。再比如,孩子不愿意收好自己的玩具卡车,那明天他就不能再把玩具卡车拿出来玩。将后果和问题行为直接联系起来,让孩子做出选择,付出代价。6.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比如孩子出门时不愿意穿上外套。那就别让他穿,让他出门感受到寒冷(前提是这样做是安全的)。他自己将会在其中得到教训,学会正确的做法。7.奖励正确的行为与其惩罚孩子错误的行为,不如奖励他正确的行为。比如你的孩子经常与兄弟姐妹打架。那么建立一个奖励制度,鼓励他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提供行为动机可以迅速的改正不良行为。与其不断用惩罚强调他不应该做什么,不如用奖励告诉他,他究竟应该怎么做。8.言语激励正确的行为当孩子做对时,及时的肯定他能防止错误行为的发生。比如今天孩子和兄弟姐妹们相处的很好,你就可以对他说:你今天真棒,你非常懂得分享和遵守规则。当房间里有几个孩子时,要对遵守规则并表现良好的孩子给予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