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15岁男孩殴打父母辍学早恋害怕被抛弃
-15岁抑郁症女孩滥用毒品、酗酒、疯狂购物,令父母绝望,她怎样走上复学康复之路?(上)
-15岁抑郁症女孩却滥用毒品、酗酒、疯狂购物,令父母绝望,她怎样走上复学康复之路?(下)
在该患者晓茜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后期,她的妈妈看到了女儿康复的希望,倍感欣慰,屡屡向我们表达感谢。但她谈到小儿子晓杰,又唉声叹气起来。
晓茜妈妈当时已经意识到粗暴教育对儿女造成了伤害,开始改变与儿子的沟通方式。但晓杰还是越来越让人不省心。他书读不好,跟一些社会人士称兄道弟,在家经常发脾气,容易情绪失控跟爸爸动起手来。
晓茜也说家里一直“重女轻男”,爸妈虽然对她语言暴力,但几乎从不打她。而弟弟只要做错了事,爸妈逮着就是一顿打。
其实她爸妈不是真正的“重女轻男”,而是抱着“女孩富养,男孩不听话就该打”的教育观念,对姐弟俩的管教方式区别对待。所以,晓杰从小到大真的挨了不少揍。
在初中之前,他没有反抗能力,只有挨揍的份儿。上了初中,他迅速长高、长壮。有一次,他又跟爸爸吵起来了,爸爸抡起袖子打算又揍他一顿。
但那一次,晓杰反抗了。他冷不丁朝爸爸挥了一拳,爸爸丝毫没有预料到儿子会还手,一下子没站稳倒在地上,眼睛被打肿了。
这一下子突然让爸爸意识到儿子长大了,有反抗能力了,不能总靠暴力管教了。否则如果两父子动起真格来,可能会出现意外。所以爸爸那次没有继续打他,而是选择了忍让。
可晓杰一看父亲没有打回他,一下子就膨胀了,他以为爸爸被自己打懵了、打怂了,只要他还手,爸爸就会害怕!他开心得不得了,认为自己才是家里的老大,便更加肆无忌惮,对爸妈非常不尊重。只要爸妈说的话不中听,他就威胁要打他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这里,晓杰妈妈心有余悸。她说有一次,家里只有晓杰和她,两人起了冲突,晓杰发了很大的火。
他一下子用手掐住妈妈的脖子,死死地往墙上按。妈妈感觉都快窒息了,拼命挣扎,喉咙发出呜呜的声音。晓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失控了,松开了手。
妈妈吓出了一身冷汗!她意识到晓杰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行为,幸好这次没出事,但如果再这么发展下去,保不成下次就会失手闯下大祸!
而且,晓杰在国内的学校读不下去了,总嚷着要跟姐姐一起到加拿大留学。可他这个样子,妈妈绝对不放心。
还有一次,因为女方家长坚决不同意,晓杰被迫与某任女友分手了。他立马情绪爆发,跑到家里屋顶说要跳楼。妈妈当时都吓得报警了。
好不容易把他劝下来后,他还威胁父母,“你们不是有钱吗?不是有关系吗?你们去找校长,让校长找女生的家长施压,总之不能让她跟我分手!”他爸妈正发愁该怎么办,结果第二天,晓杰就告诉他们不用找校长了,他换了个新女友,“他说就是吓唬吓唬我们”。
晓杰爸妈的思想观念非常传统,他们无法接受儿子频繁换女友,“简直像个渣男”。他们快气疯了,但又毫无办法!
妈妈还觉得孩子跟一些黑社会人员有过接触,说起那些“大哥”时神采飞扬,一脸崇拜。她非常担心孩子稍有不慎就走歪了。
所以,妈妈向我提出,虽然晓杰没有姐姐的症状那么严重,甚至还算不上有精神心理障碍,但他很明显已经有心理、行为问题的苗头,妈妈希望带晓杰前来接受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
但在这个问题上,晓杰的爸爸认为孩子只是叛逆期,又是男孩子,有些暴力行为不足为奇。他认为妻子过度担忧了。
听了妈妈的阐述后,我们当时的态度也比较保守。一是因为当时晓茜的心理干预还没结束,最终的效果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个结果会影响到他们一家对我们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二是因为当时晓杰的心理、行为问题确实相对较轻,再加上他爸爸不赞同其接受心理干预,可想而知,爸爸后续也不太可能接受家庭干预。这样的心理干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当时我们建议晓杰妈妈先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学会与儿子的沟通技巧,了解他的心理活动,更好地与他共情、倾听和积极引导。希望能先通过这种方式缓解晓杰情绪失控的情况,至少避免恶化。
晓杰妈妈叹了口气,她知道我讲的有道理,只好先打消让儿子来接受干预的想法,按照我的建议去尝试。
我又问晓杰的既往史,妈妈回忆,晓杰从小性格就很急,10岁时被诊断过“抽动症”,服用过药物,后来症状就逐渐消失了。但孩子的注意力一直不太好,初中之前,总爱左顾右盼,有点敏感多疑。
我们怀疑,晓杰抽动症状的背后可能也有心理社会因素。不过,既然通过药物治疗相关症状已消失了,那后续也未必一定进行处理。
后来,姐姐晓茜的心理干预结束了,康复效果非常好。她回家数月后,妈妈再次联系我们,称弟弟晓杰准备出国留学,但学习动力仍较差,总是谈女朋友,生活懒散消极,整体状态还是令人担忧。
她提出,能否在孩子出国前带他过来让我们做一次心理评估,如果发现问题就及时干预,否则她实在不放心让孩子出国。
而且,她说孩子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如果直接告诉他来广州的目的,孩子肯定抵触。所以,她请求是否可以让我和她假装成旧同学,就跟孩子说是来广州找朋友玩。
我哭笑不得,看来晓杰妈妈为了儿子真的绞尽了脑汁。她的本科是学药学的,我是学临床医学的,假装是老同学也说得过去。而且,我们对姐姐实施心理干预时,妈妈高度信任和配合,作为对她信任的回报,我们答应了。
很快,晓杰和妈妈就来“做客”了。我一看到他就有点惊讶,晓杰个子很高,估计有1米8多,体型较瘦,但非常精神,长得很帅。而且他的打扮很有个性,顶着一头脏辫,穿着宽松的撞色运动服,脚上是价值不菲的限量版运动鞋。
我和他妈妈立刻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热情寒暄起来,接着坐下来开始聊天,慢慢就故意把话题转移到晓杰的留学上面。晓杰话不多,对于我们抛出的问题都是蜻蜓点水,不愿意深入。
从后面的心理干预来看,这孩子其实聪明得很,很可能他当时感觉出来了一丝不对劲,所以戒备心较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见状,我也停止了试探,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我开始谈起了自己本科毕业后的经历,比如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医院当心理科主任,多次上央视接受采访,如今的创业和愿景等等。
我有点夸张地对晓杰妈妈这位“老同学”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其实目的是希望给晓杰留下一个好印象,让他感觉到我很牛,万一后续真的需要对他进行心理干预,能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晓杰妈妈马上领会,她也开始使劲夸我,“老何!没想到你本科毕业后那么牛!佩服佩服!”
这次见面结束后,晓杰妈妈告诉我,孩子对我挺敬佩的,说“何叔叔很牛”。妈妈趁热打铁,说是否能让何叔叔对他做些“心理辅导”,提升一下抗压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出国生活。但孩子觉得到广州来很麻烦,不愿意。
我也直接告诉妈妈,孩子的心理、行为是有不少隐患,但目前他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又或者即使知道,他也不想面对。所以目前对他实施心理干预似乎不太现实的,他几乎不可能听得进去,深度催眠更是无法开展。
我建议他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善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出国前,尽量跟孩子沟通好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避免孩子遭受心理创伤。妈妈非常无奈,但也只能接受。
后来,她又紧急发来消息,称孩子的情绪波动越来越大,整天打游戏、上网,说好了去上课又不去。父母要求他必须上学,他一怒之下把家具都砸了。而且对母亲无所顾忌,想骂就骂,想动手就动手。
幸好,姐姐晓茜当时放假回家小住,目睹弟弟的状况非常担心。姐弟俩感情不错,她跟弟弟沟通过,弟弟愿意听姐姐的,当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情绪爆发时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何主任,这种情况真的不能再下去了,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管束不了这孩子!能不能请求你们强制干预,或者远程心理干预?”妈妈万分焦急!
我与晓杰母亲的聊天记录截图
我十分理解她的焦虑和担忧,晓杰如果情绪一再失控,又不愿配合,确实有必要考虑强制干预。但很遗憾,当时我们结束了第四次创业,撤销了住院部,改成以门诊深度心理干预为主,暂不具备采取强制措施的条件。
听了我的解释后,妈妈非常苦恼。我建议她和丈夫一定要形成基本的共识,对孩子的行为设立一定的底线,比如不能对他人、自己造成伤害。一旦触犯底线,可医院强制治疗。而晓杰一心想出国,以为出国之后前途一片光明,很可能将现实想得过于简单了。但如果他一再坚持,不妨先尊重他的决定,但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