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18天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表现(选择):

生命的活力

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三个维度:对个人、对他人、对外界)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对外界)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有无幻听、幻觉、幻视

自知、自尊、自我接纳(自我认知方面)

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行为方面)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对别人)

人格结构完整(人格的整体方面)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生活、工作方面)如失恋影响工作和生活

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

无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也是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二: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儿童多动综合症

含义: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

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的男生。

主要特征(多选):

(1)活动过多。上课停不下来。

(2)注意力不集中。

(3)冲动行为。很难遵守班级纪律

(二)焦虑症

含义: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如考试焦虑

常见: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治疗方法:

(1)采用肌肉放松

系统脱敏等方法建立焦虑等级,一个等级一个等级的脱敏

(2)采用认知校正程序

(3)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三)强迫症

含义: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造成严重的适应不良

表现(多选):

强迫性计数。

强迫性洗手。

强迫性自我检查。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做某事严格按照自己规则,如睡觉前被子、鞋怎么摆

治疗:森田疗法。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四)抑郁症

含义: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五)恐怖症

含义: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

分类:

单纯恐怖对具体事物的害怕如猫、狗、蛇、剪刀等

广场恐怖对某种场景的害怕如在空旷的大街

社交恐怖害怕与别人交往学生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不敢抬头说话吞吞吐吐,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思。

治疗方法:

(1)系统脱敏法试着跟熟人聊天,再跟陌生人聊天

(2)改善人际关系

(六)人格障碍

含义:一个人的人格有缺陷,跟正常人不一样

表现:

(1)依赖性人格障碍。如男女朋友互相离不开,孩子离不开母亲

(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如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

三: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如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疾病模式(心理诊断):知道有病,诊断是什么病

健康模式:在健康的情况下发掘发展的潜力

(三)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1、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

2、评估性会谈※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3、其他方法:观察法、自述法

四: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的途径(多选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科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顺便辅导如讲到某个人的良好品质,号召大家学习

班主任工作找班主任谈心

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

环境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社会磨砺通过社会实践磨砺性格

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会调试调节和适应基本目标

寻求发展获得更加积极的发展高级目标

(三)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客观、简答)

1、面向全体学生以心理健康的全体学生为主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不能等学生出现问题再去干预,要以正常学生为主

3、尊重与理解学生相结合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

4、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

5、个别化对待根据学生的问题、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

6、整体性发展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口诀:理个发,主全整

(四)影响行为改变的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给予一个想要的刺激,让行为增加。如学生认真听讲,老师表扬

(2)代币奖励法采用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给学生鼓励

(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如想要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先让其写出流畅的句子,给予表扬;再让其写对标点,给予表扬;再要求学生注意分段,直到其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其中包含多步的强化。

(4)示范法榜样学习

(5)惩罚法给予一个不想要的刺激,取消一个想要的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己控制自己如戒烟者犯了烟瘾自己打自己、听课听不下去掐自己

常用的治疗方法:

(1)松弛训练

提出者:雅格布松

定义: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通过肌肉从紧张与放松的感觉对比中学会放松

(2)系统脱敏疗法

提出者:沃尔朴

方法:建立焦虑等级,逐步进行

常与松弛训练配合使用

(3)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果敢训练)

①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

②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

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4)合理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情绪的ABC理论、情绪的ABCDE理论)

是一种认知疗法即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提出者:艾利斯

观点:一个人遇到某个不好的事情,并非不好的事情直接导致他的不良情绪,而是他对不好事情的不合理的信念、错误的解释导致不好的情绪。如失恋后(A),对失恋的解释是自己以后没有希望(B),产生内心低落的结果(C),因此要和B辩论,产生积极的情绪(E)。

A代表负性事件

B代表不合理信念

C代表负性情绪

D代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E代表建立合理信念

不合理要求:

绝对化的要求关键词:必须、应该如对方一定对我专一、我一定考第一

过分概括化对某事造成的影响进行范围上的扩大如因为一次失败否定自己能力(横向上扩展)

糟糕至极。在深度、严重程度上扩大。如失恋认为自己一生无依靠,一次作弊认为老师再也不喜欢自己了。(纵向的加深)

课后练习(DBC)

今天你学会了吗

1、对孩子低控制和低情感联系的父母属于()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溺爱型

D.忽视型

2、为了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

A.找人倾诉

B.喝酒解愁

C.音乐调节

D.运动

3、()又叫潜抑,是指个人将不为社会所接收的本能冲动、欲望、情感、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地从意识中予以排除,或抑制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逃避痛苦。

A.合理化

B.投射

C.压抑

D.抵消

往期回顾

教育心理学·第1天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教育心理学·第2天丨心理发展概述+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3天丨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

教育心理学·第4天丨学生个性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5天丨学习理论-学习概述

教育心理学·第6天丨联结主义

教育心理学·第7天丨认知主义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8天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教育心理学·第9天丨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10天丨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第11天丨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第12天丨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13天丨技能知识教育心理学·第14天丨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教育心理学·第15天丨态度与品德教育心理学·第16天丨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第17天丨课堂管理

发现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66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