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在许多情况下,好奇心能够激励青少年发现、思考、创造,像牛顿、爱迪生等大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都缘于少年时代的强烈好奇心。然而,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一样,如果不能正确地把握好奇心,一旦它与罪恶的事物结缘,就会误入歧途。毒品是万恶之源,如果因“好奇”而去尝试,所带来的就不只是误入歧途的问题,甚至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每一个因“好奇”吸毒成瘾的青少年,最终演绎的几乎都是一出人生的悲剧。 一定要把握住自己,抵制住毒品的诱惑,千万不要相信“吸一口没事”,“吸一、二次不会上瘾”的说法。

  2、受同伴或朋友的诱惑

  青少年重感情、讲义气,在交往中容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有时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容易受到同伴和朋友的诱惑。在对青少年吸毒原因的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就是受同伴或朋友的诱惑而吸毒成瘾的。

  3、对毒品的不了解

  青少年社会经验少,自我控制力较差。在这个特殊时期,有的青少年一旦遇到父母离异家人失业、亲人去世、人际冲突、升学受阻碍等变故或挫折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从而导致情绪低落,精神空虚,意志消沉等。为了摆脱心理压力,有的青少年竟然相信“毒品可以消愁、解闷和减轻压力”的害人鬼话,成为吸毒者。

  4、寻求不正当的刺激

  青少年喜欢冒险,寻求刺激,他们对带有挑战和刺激的行为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在通常情况下,一些青少年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短暂的心理需要,不计后果,尝试危险性较强的活动,以获得感官和心理刺激。有些青少年将尝试吸毒作为一种追求刺激的方式,付出惨重的代价,给自己带来终生无法挽回的后果。吸毒当然刺激,但吸毒就是跳悬崖!

  5、被他人蒙骗

  青少年心地善良,容易轻信他人,有些毒贩利用青少年这一特点,或将毒品掺入饮料、粮果等食物中,或将毒品制作成青少年喜爱的各种卡通形象,或把毒品冒充药品哄骗青少年服用。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青少年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坏人蒙骗沾染上毒品的。

  请记住:不要相信“毒品能够解除病痛”的说法。青少年要具备自我的保护意识。

  (二)如何拒绝毒品

  简单地说,就是构筑“一个目标,两道防线”。

  1、树立健康、向上的目标

  健康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让毒品吞噬我们的健康。

  A.珍视生命的宝贵,做健康的人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不仅属于你自己,而且还属于你的父母、亲人,属于社会。一旦沾上毒品,不仅会失去健康,甚至生命。还将成为毒品的奴隶,家庭的负担,社会的累赘,。

  请记住:珍爱生命,做健康的人。

  B.树立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做有用的人

  吸毒不仅危害个人,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同一切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人人有责。青少年要从自己做起,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开展的禁毒活动。拒绝毒品,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请记住:拒绝毒品,做有用的人。

  2、构筑拒毒心理防线

  初(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憧憬,渴望拥有五彩斑谰的生活和精彩人生。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吸了第一根烟,尝试了第一口毒品,涉足了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一旦染上毒瘾,你的人生悲剧就会从此开始。

  要避免悲剧的发生,就必须构筑拒绝毒品的心理防线。

  A.牢记“四知道”,一要知道什么是毒品,二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三要知道吸毒成瘾极难戒断,四要知道吸毒危害极大,五要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极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B.正确把握好奇心,抵制不良诱惑

  我们还要正确把握自己的好奇心,抵制不良诱惑。好奇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尤为突出,对于没有体验过的东西,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在人的内心中潜伏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但是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正确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对可能存在危险的东西,明知存在危险的事情,比如毒品,一定要态度鲜明,“拒绝毒品”,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因好奇而去尝试。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千万不要吸食第一口。很多人在认识事物中,往往存在一种心理误区,认为这种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危险轻信自己的能力、意志,自以为可以避免,在心理学上这种想法属于个人英雄主义或个人神化,自信自己可以躲过危险,自信可以避开魔爪,千万不要尝试,否则逃不过魔鬼的手掌心。

  C.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

  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惑等压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发生,比如成绩下降,和朋友发生矛盾,家庭困扰,思想压力等等,要知道人生都是从青少年时期过来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会发生,这些困难和挫折从另一面也不断推动着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成熟,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处境都差不多,每人有不同的烦恼,不同的困惑,用大人的话说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要以为困难总在自己身边发生,从另外一角度来分析,除了困难和挫折以外,我们更应该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更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当然遇到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和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多沟通交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听听音乐,注意身体锻炼,排除烦恼,绝对不能用毒品来麻醉自己,以逃避现实,回避困难,请相信挫折和困难是暂时的,正视挫折和困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筑行动的防线

  有关调查表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更容易沾染毒品。对青少年而言,要拒绝毒品,预防吸毒最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杜绝不良嗜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弱强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

  A.不吸烟,不喝酒

  吸烟、喝酒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吸烟、喝酒的不良行为往往是沾染毒品的第一步。据调查,在吸毒者中,从青少年时期就吸烟、喝酒的人占的比例最高。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吸烟、饮酒的年龄越早,越有可能沾染毒品。所以远离毒品,首先要从远离烟酒做超。

  B.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

  一些歌厅、舞厅、迪厅、酒吧、游艺厅等娱乐场所是一些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多发地点,如果青少年涉足这些场所,容易沾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甚至可能会沾染毒品,给毒贩以可乘之机。青少年要远离这些场所,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C.慎重交友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青少年在交友中良莠不分,在所谓的讲哥们、姐们义气、虚荣心的驱使和同伴的影响下,很容易沾染毒品。一些毒贩为了拉人下水,千方百讲和你交朋友,想尽一切办法和借口来引诱人吸毒。所以,同学们要慎交朋友,遵循交友原则,交好友、益友,不交损友、滥友,千万不要盲目从众。

 毒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偶尔吸毒一次不会上瘾

  这种侥幸心理是很危险的。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吸毒的成瘾性与所吸毒品的种类和人的个体差异有关。有的毒品依赖性强,一、两次就会上瘾。有的人对某种毒品比较“亲和”,吸一口就能上瘾。从人的行为角度来说,吸毒绝对不能有第一次,只要有第一次,就难免有第二次,因为人的心理防线溃堤了。千万莫尝第一口!

  误区二:吸毒能减肥

  不能用吸毒来减肥。有人看到吸毒者体态消瘦,误以为吸毒可以减肥。其实,吸毒人员体态消瘦是一种病态。因为吸毒成瘾后,人体的各种器官功能受到损害,机体吸收功能下降,各种疾病缠身,所以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甚至衰竭而亡。在此,提醒那些一心想减肥的朋友们,千万不能用吸食毒品的方法来减肥,否则你将悔恨终身。

  误区三:吸食摇头丸、K粉不上瘾

  摇头丸、K粉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心理依赖。吸毒者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效果和感受甚至比海洛因还要强烈,会产生顽固的“心瘾”,这是一般人所认识不到的。比如,这些人一遇到心情不好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摇头,寻找解脱,这就是强烈的心理依赖。而心理依赖正是毒瘾难戒的根本原因。目前查获的摇头丸多含有冰毒等成分,依赖性更强。

  误区四:别人吸毒会上瘾,但自己不会

  这也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之一。自以为这种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危险,轻信自己能够避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误区。有的人以为自控能力强,轻信自己不会上瘾,冒险尝试,结果误入魔窟,成为毒品的俘虏。依赖性是所有毒品的基本特性,吸食毒品都会成瘾。

  误区五:吸毒上瘾,戒毒就是了

  一朝吸毒,终生难戒。世界上不存在戒毒特效药,吸毒成瘾后,戒毒异常困难。目前,采取戒毒措施后复吸的占大多数。吸毒造成的心理依赖像在人脑部扎根一样,难以去除。由于毒瘾发作时的痛苦和强烈的渴求,吸毒者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会不顾一切寻找毒品吸食,无力摆脱。他们也都有强烈的戒毒愿望,但失败者居多。

  误区六:我不吸毒,不用了解毒品防范知识

  有的人正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而误入毒品魔爪的,不吸毒的人正是需要预防和保护的对象。毒品最大的危险,就在于很多人对毒品危害认识不深,防范意识不强,甚至存在好奇心,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结果受人引诱,沾染上毒品,无法自拔。中国自古就有“上医治未病”的观点,预防重于治病,公众应学习基本的毒品防范知识,真正认识其严重危害性。如果没有这样的防范意识,就会暴露在毒品的威胁之下,存在被毒品侵害的可能。

  误区七:有钱人才可能吸毒

  不是有钱人才可能吸毒,只能说吸毒需要耗费大量钱财。吸毒并不是“量入为出”的理性选择,而是由于好奇、无知,或受他人影响、诱骗,或明知有害却偏去沾染的逆反心理驱使,才吸毒的。绝大部分的吸毒人员在吸毒前并不富有,甚至处于社会底层,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沾染毒品。当然,有极少数人思想空虚,以吸毒为时髦,寻求刺激,甚至用金钱的优势拉拢他人吸毒。

  误区八:种植罂粟观赏不犯法

  罂粟是制造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的原植物,国家对罂粟种植实现严格管制,只批准在限定区域内种植罂粟用于医疗。非法种植的依法处拘留、罚款。对种植株以上的、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及抗拒铲除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少量种植,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误区九:吸毒是违法行为,吸毒者自作自受

  毒品问题是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又是特殊的病人。他们应该接受治疗,而不仅仅是惩罚。我们要远离毒品,但不能远离吸毒人员,应该以人为本,积极给吸毒者关心、治疗。但如果仅仅是控制、隔离和惩罚,以及社会歧视,只会使他们“破罐子破摔”。

  误区十:周围没有吸毒人员,不需要下大力气禁毒

  吸毒、贩毒的往往没有谁去报案,它是隐性的非法活动,一般人当然看不到,所以误以为周围没有吸毒人员。目前,多数地方毒品问题形势都比较严峻,吸毒人员持续增加,涉毒区域不断扩大,毒品诱发了大量违法犯罪和各种社会问题,在局部地区毒品问题尤为突出。即使有的地方毒情不太严重,但也在快速蔓延。早下大力气禁毒,就会事半而功倍,否则会形成洼地效应,一旦毒品泛滥再来治理,将会付出十倍的代价,悔之晚矣!

排版

柚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67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