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有这么一种动物,它不是恒温动物,所以不能保持自己的体温。受惊吓的时候,它就会把身体缩成一团,包住头和四肢,浑身竖起尖刺,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它的嗅觉和触觉都很发达,对外界的信息非常敏感,它总是独来独往,性格孤僻,每天担惊受怕,白天藏在洞穴里,黄昏才出来活动。

说到这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种动物就是刺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刺猬的习性就是典型的回避型行为。

回避型人格障碍(APD)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了解了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

可你知道这是如何产生的吗?

二、造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研究显示,回避型人格障碍会受到遗传的影响,并且影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基因和影响社交焦虑障碍的基因可能是相同的。回避型人格障碍也与人生早期的情感疏忽紧密相连,如果患者的童年期经常被人拒绝,比如他们的立场会遭到父母的否定,患者就会觉得“如果我的父母都不喜欢我,还有谁会喜欢我?”,所以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进一步产生心理问题,开始回避与他人交流。因为患者会认为“一旦人们认识我,他们就会发现我真的很差劲”,当必须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不自信或者神经质,认为“我一定要时时刻刻取悦对方,不然就会被批评”。患者也倾向于低估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正性反馈,如果有人称赞他很优秀,他会觉得这只是出于礼貌,实际上自己一无是处,别人只是还没发现他有多么差劲和无能。

三、得了回避型人格障碍后要怎么办?

消除自卑感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本期的人格障碍科普就到这里,有没有get到一些有用的知识点呢?如果发现自己也出现了疑似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不要惊慌,正视自我,接受自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资料来源/生活心理部编辑/姚婷婷责编/万人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76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