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正在经历疫情的我们,都该看看这部岛国剧
这两天,我刷到一条让人揪心的新闻——
24日,湖北十堰社区志愿者上门排查时,发现70岁老人谭某华在家中去世,只留下六岁大的孙子靠吃饼干充饥度日。
官方消息发布后,许多网友都感到既难过又担心:难过的是孩子小小年纪就亲历死亡,担心的是他因为这段经历,留下心理阴影。
在这场灾难中,有人经历了慌乱、恐惧,逐渐平静,有人目睹了亲友的离去,也有人无端遭受了排挤与歧视。
在疫情解除后,社会情绪和公众心理的平复,都需要一个愈疗过程。
这让我想到最近新出的一部医疗日剧,虽然是为纪念阪神大地震25周年所作,但讲的恰好就是灾后心理重建的故事——《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中的男主安田和隆,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跟父母兄弟住在日本关西。
直到10岁那年,他意外在家里翻出了外国人登记证,才知道原来自己本名叫安和隆,全家都是韩裔侨民。
当时,由于韩裔在日本受尽不公正待遇,他们不得不冠上日本姓氏来遮掩身份。
也正因为这个特殊状况,父亲创业经商、努力打拼,立志干出一番事业;还要求三个儿子也发愤图强,早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件事作为秘密,虽然再也没有被提起过,但却像巨石般压在男主心底,让原本就敏感细腻的他,在身份认同的困扰中度过了青葱岁月。
后来,他考上医科大学,搬去神户,也逐渐走出了成长阴影。
他决定恢复本姓,以真实的身份示人,还在导师永野良夫的引导下,选择了不被父亲认可的精神科。
再后来,男主遇到了志趣相投又同为韩裔的女孩终子,与她结为夫妇,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正是在终子的鼓励与支持下,他全身心投入到了病症治疗与研究中。
在34岁那年,男主成为了最年轻的精神科主任,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病患,纷纷慕名而来排队求诊。
至此,本剧虽然对男主的成长经历着墨不多,但却勾勒出了一个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是父亲眼中胆小又坚定的叛逆儿子,是给予妻子无限柔情的暖男丈夫,更是对病患竭尽所能、充满关爱的一位良医。
在年的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男主身为受灾者却将妻女送回老家,医院,随时待命。
当他看到那些被死亡阴影笼罩着的灾民时,立刻就想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决定去往各大庇护所开展治疗。
在他见到的人群中,有的是无法走出地震打击,靠逃避现实来调节情绪的孩子;
有的是在采访中见证了太多悲剧,一时间对人生产生怀疑的记者;
有的是为了逃生而对他人见死不救,事后受到良心谴责,无法摆脱幻听痛苦的普通人;
还有本身就患有多重人格障碍,在地震中经历过死里逃生后,变得更加敏感脆弱的精神病患。
在男主细心的观察与诊治下,这些灾难亲历者的伤痛,都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他还通过精神科医生的独特视角,将所见所闻写成文章在报纸上连载,让更多人对灾区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
正如我在开头所说,这部《疗愈心中的伤口》是为纪念阪神地震25周年制作,剧中的男主安和隆,也是以日本精神病理学家、PTSD研究的先驱者安克昌为原型。
虽然整部剧篇幅不长,一共只有4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安克昌”这个名字应该也相当陌生,但这都不妨碍剧集在豆瓣上拿到8.8的高分。
这是因为,虽然剧中讲的是日本地震灾难,但对咱们眼下的疫情救援与心理重建,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剧中出现的许多场景都逼真而写实,仿佛新闻中的乱象重现。
比如地震发生后,各地医护人员赶来支援神户,但却有个别灾民不仅不知感恩,还高高在上地辱骂护士不打扫卫生间;
比如相比地震造成的经济及生命损失,人们经常对心理创伤十分轻视,甚至抱有污名化的看法,宁愿忍受痛苦也不肯看精神科医生。
但事实上,经历了突发灾难或悲剧的人们,持续存在或延迟出现心理障碍的情况很常见。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治疗,很容易引发长期抑郁或酒精依赖等症状。
还比如,有些人不仅对灾区的居民没有同情,反而认为是他们“做坏事受天谴”,才会导致地震发生……
正是通过这些现象,以及与灾区民众的长时间接触,男主对灾后心理重建做出了反思。
他认为,除了医生们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干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社会大众所营造的包容环境,同样是治愈心灵创伤的重要力量。
剧中有位校长,因为在地震中失去妻子,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他既不愿求助医生,也不想给女儿添麻烦,一度想通过自杀来结束痛苦,但最终从邻居那里感受到了人情温暖,重拾了活下去的勇气。
正如剧名“疗愈心中的伤口”所描绘,这部剧的基调有如春风拂面,无处不透着温情与治愈。
一方面,剧中大量鼓舞人心的对白,放到任何时候都能让人产生共鸣。
比如男主看到患者陷入自卑时,告诉她“能够在无法忍受的痛苦与悲伤中,仍然寻找活下去的方法,这本身就是生命力的强大”;
比如他在得知病人的悲惨遭遇后,感慨“仅仅是活着就会有这么多伤心的事,为什么还有人要故意做些伤害别人的事情呢?”
这些看似平实朴素却极具生活哲理的台词,看完后不仅让人感到内心一颤,也会随之陷入深思。
另一方面,剧中演员们不着痕迹的细腻演技,也为剧情增添了真实动人的力量。
尤其是后半段,当男主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却又不敢告诉怀孕的妻子时,那种独自洞察死亡的恐惧与孤独,让很多观众都抑制不住地流下泪来。
但恐惧之后,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完成,于是擦干眼泪拿出纸笔,将它们一一列举记录下来。
为了不浪费剩余的时间,他放弃了缓解疼痛的药物化疗,争取时间做好工作交接,也为妻子和孩子留下最后一段宝贵的共处时光。
男主在弥留之际意识到,无论是灾难受害者还是精神病患,他们最大的苦难都不是忍受病痛折磨,而是被其他人排挤孤立在世界之外。
而所谓“心灵的治愈”,就是不让任何人感到“落单”,让每个有需要的人都能找到机会倾诉,让每个人都活在被尊重和被关怀的世界里,这才是他倾尽一生为之努力的事情。
在故事的结尾,男主安和隆在39岁时英年早逝。但他的著作《疗愈心中的伤口》,至今还在帮助人们走出伤痛,他的精神追求也鼓舞了许多后来者。
有的高中生在看到他的故事后,立志投身医学,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
他的同事们则继承了他的遗志,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立,让孩子们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他的大哥作为原子力学教授,在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后,也从美国返回了日本,决定为核泄漏事故的后续处理出谋划策。
就像男主在剧中所说的,“真正治愈人们心灵创伤的不是医生,医生能够做到的,也只是陪伴在那些想要恢复健康的人们身边。”
如果你也曾因为疫情而陷入沮丧,无法走出不好的心理状态,不妨现在就点开这部温情脉脉的医疗剧,获得一些心灵抚慰。在被治愈的同时明白:不止有医生在竭尽所能地帮助病患,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伸出援手,成为治愈他人的力量。
也许是国内最认真的电影自媒体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