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喜欢读书,经常会买一些书,自己有空再看。有时候,还会顺手帮弟弟买几本课外书,让弟弟增加阅读量。

弟弟不到初三,已经读完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还涉猎了《三体》等科幻小说,阅读量已经超出了同龄人。

每次,读完一本,还会催着先生买下一本。有时候,还会去图书馆,一看书就是一整天,不闭馆绝不回家,家里人都很高兴,没想到弟弟这么爱读书,说不定以后可以成为全家人的骄傲。

但是,后面事态的发展,超出了全家人的想象。

因为弟弟不仅是爱读书,而是到了读书成瘾的地步。

只要有闲暇时间,就开始阅读,一读书,就不管其他。有时候,因为读书,忘记了写作业。还有时候,下课痴迷看书,竟然逃课去看书,成绩一落千丈。

在我们身边,这样痴迷阅读的学生也不少见,酷爱读书,想天天以读书馆为聚集地,居住在图书馆、生活在图书馆。父母看到孩子这样酷爱阅读,非常高兴,都以为这是一种爱学习的表现,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成绩。

但其实,爱读书并不等于爱学习,学生阅读,大多只是为了娱乐或消遣,和我们所谓的“沉迷游戏”一模一样。这种没有自控力的读书,会让孩子“读书成瘾”,孩子成瘾后形成“成瘾性人格”。

而“成瘾性人格”会导致孩子在成年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一、“成瘾性人格”,让读书成瘾的孩子走向失控人生

读书成瘾和网瘾一样,是一种心理病态行为。这种行为背后有巨大的隐患。

健康心理学指出,成瘾是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分为物质成瘾或过程成瘾两类。

物质成瘾表现为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过程性成瘾表现为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其中,读书成瘾,就是一种过程性成瘾。

它表现为孩子嗜好读书,没有时间观念,沉迷读书无法自拔,忘记了周围环境,也忘记了作为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与游戏成瘾高度相似。

而这种成瘾行为,会引发人格障碍,让孩子形成“成瘾性人格”。《网络成瘾与人格因素的关系》一文指出,成瘾造成的人格障碍可分为三类:

A类:行为奇特或怪异,包括偏执型、分裂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B类:行为具有表演性、情绪性或不稳定性,包括反社会性、边缘性、表演性和自恋性人格障碍;

C类:行为容易焦虑或恐惧,包括回避性、依赖性和强迫性人格障碍。

其中,最典型的为分裂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和强迫型人格。

这就导致有“成瘾性”人格的孩子容易出现角色错位、性格退缩、情绪冷漠,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将自己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别人,非常执着,总有一种做事不完善的感觉,表现死板。

而成年后,拥有“成瘾性人格”的人,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严重者,还会走上极端途径。

所以,作为家长,要警惕孩子沉迷读书的行为,因为过于沉迷读书带来的“成瘾性人格”不仅不会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读书成瘾,危害超出想象

作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读书,但不能鼓励孩子沉迷读书无法自拔。一旦培养出“成瘾性人格”,就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行为。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读书成瘾呢?

1、处于自律行为未建立时期,孩子无法良好自控

教育学提出,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成长阶段,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意志力、自制力等控制能力逐渐走向成熟,才能有意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在自律行为建立前,学生很容易因为成瘾的愉悦而放松管控,致使自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网络成瘾与人格因素的关系》一文提出,这种成瘾行为是一种强化产物,它们能给成瘾者奖励并产生愉悦,有时还会减轻或暂时免除个体的痛苦,成瘾者享受过程中的美好时,会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反复情况。

因此,在没有及时培养出自律行为时,孩子看书入迷后,会越陷越深,读书成瘾。

2、家长判断失误,导致过度纵容

孩子喜欢读书,往往会造成他们爱学习的假象,这正是家长期盼的行为。因此,很多家长会不惜代价,为他们打造最好的读书环境。却少有人意识到,孩子其实已经陷入了“读书成瘾”的陷阱。

小时候,弟弟喜欢读书,先生就尽量满足弟弟的愿望。弟弟总是躺在卧室,一看书就不出门,吃饭还得父母将饭碗端到床边。课业负担加重后,先生就要求弟弟好好学习,不要天天看课外书,但是弟弟不听,有时,还会下载电子书,一看就是一个下午。

在意识到弟弟并不是爱上读书,而是“读书成瘾”之后,先生想去制止时,却发现已经为时已晚。弟弟的习惯已经养成,再去干涉只会让他反感。反而导致了“成瘾性人格”的加剧。

家长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时,如果过于纵容,任孩子沉迷读书,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散漫的行为习惯,读书无度,最终“读书成瘾”。

三、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预防“成瘾性人格”的出现?

爱迪生曾说,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但一切行为都应该有所限度,读书也是一样。在正确的时间读正确的书,不影响正常生活,并通过读书为孩子的人生带来正面影响才应该是所有家长的梦想。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第一,3个中心法则,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培养孩子的阅读行为时,家长还需同时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提出,“自控行为”包括集中注意力、抑制冲动、调整情绪、延迟满足以及有计划性。

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律时,可以采用以下3个中心法则:

1、创设情境,让孩子的自控行为得到奖赏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时,首先需要强化孩子的自律行为。

当孩子出现自律行为时,可以嘉奖孩子,正强化孩子的自律行为。当孩子出现不自律的行为时,可以撤销一个愉快的刺激。

例如,在孩子正确控制自己的行为后奖励他爱吃的糖,在他失控时没收糖果。这样正强化与负强化同时进行,能够有效约束孩子的自律行为。

2、和孩子玩一些锻炼自控力的游戏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游戏行为,孩子按照规则做游戏时,其实,就是强化自己的自控力的行为。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研究证明只要做到这11点》曾经提出过一种”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孩子听到“绿灯”的指令就继续前进,听到“红灯”的指令就必须停止动作。

生活中,父母可以反过来玩,将指令变成“红灯行,绿灯停”,这样违背惯性思维的条件下,如果孩子还能坚守游戏规则,那么就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自控行为。

3、鼓励孩子练习做计划

计划是成人思维中,有效分配时间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有效分配时间的方式,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完成。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研究证明只要做到这11点》一文指出,在对孩子(Lidstoneetal)和成人(Unterraineretal)进行的实验中发现,当人们提前计划,再去执行任务,总是会有更高的成功几率。

可见,有效地计划自己的行为,是培养自律行为的一部分。

所以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计划写下来,将计划分配到那天在什么时间,截止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写下来后,鼓励孩子完成自己的计划。

这样,多次重复,孩子自然就养成了为自己规划时间的好习惯。

第二、积极鼓励、同辈引导,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

大仲马曾说,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学会等待,正是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先要学的等待,就是延迟满足感。面对不当的诱惑时,只要能够学会忍耐和担当,就有可能追求到更大的成就。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呢?《延迟满足教育让孩子懂得自控和坚持》一文介绍,家长可以采用积极鼓励法和同辈引导法来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1、积极鼓励法

家长在鼓励孩子的相关行为时,可以制定一系列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积极行为,什么是消极行为。

例如,读书时,可以制定规则,如果孩子做完作业再阅读,且阅读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那么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奖励。

将孩子沉迷读书的行为加以延迟与控制,并给予适当的奖励,那么孩子就能够逐渐区分行为的好坏,从而可以主动作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2、同辈引导法

认知心理学班杜拉提出替代强化的概念,指出孩子在学习中,喜欢看他人受到了什么样的奖励,然后去模仿他人的行为。

因此,家长也可以借鉴他人的力量,来培养孩子的行为。

例如,和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绘本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并强调有哪些行为值得借鉴,鼓励孩子向这些有教育意义的角色学习。

同样,家长也可以用孩子周围朋友的例子来鼓励孩子。

这样不断强化良性行为的方式,能够让孩子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除了读书以外的行为中,学会主动合理地调配自己的时间去行动,不断优化自己的行为。

第三、厌恶疗法,及时干预治疗成瘾行为

当然,对孩子的行为,只有预防,那是一定不够的。百密而一疏,万一孩子在父母的严格管理下,还是出现了“成瘾”行为,父母该如何干预呢?

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厌恶干预法:指采用惩罚性地手段或措施,来消除学生的一般行为。常用的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内隐致敏干预等。

其中,橡皮圈干预疗法是将一根橡皮圈套在成瘾的学生手腕上,然后拉弹橡皮圈。当学生出现成瘾行为时,用力拉弹,引起腕部的一个疼痛感,拉弹的时候必须集中注意力并计算拉弹的次数。

这样人为建立生理上的疼痛感,能够将痛苦与成瘾行为建立有效连接,让孩子对成瘾行为逐渐产生厌恶感,从而主动控制成瘾行为的发生。

与此同时,在发现孩子的成瘾行为后,家长也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建立干预机制。

孩子喜欢读书,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延迟孩子的满足感,当孩子出现“读书上瘾”的征兆时,及时采取措施,将这一弊病扼杀在摇篮里,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读书习惯。以下是本文的思维导图,希望对您有用~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好看”,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79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