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常识 >> 失联失踪细思极恐的案件中,都隐藏着这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患病率在发达的国家为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0.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发展。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
其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怨疚心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自制等恶劣榜样造成的。
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衷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主要特征
1、超级自恋狂反社会人格者极端自我膨胀,他们自恋到极点,认为成功都是自己的功劳,失败全是别人的错。2、为了说谎而说谎反社会人格者说谎不需要理由,往往只是想测试一下你有多好骗,或是期待别人出现戏剧化的反应而已。3、缺乏同理心、同情心反社会人格者的内心世界缺乏真正有意义的情感,他们无法想像、模拟其他人的感受。4、缺乏悔恨及羞耻这些人没有自责、内疚、感到羞耻的道德意识。5、遭遇危险时异常平静发生车祸时,他们可能一点也不焦急;受到他人威胁,也不会表现恐惧,彷彿置身事外。6、极端不负责或冲动的行为反社会人格者只看见目标,然后仓促行事,完全不计其他后果。7、朋友很少他们往往没有真正的朋友,他们不想要,除非他们“需要”。8、迷人,但只是表面的这些人看起来很有魅力、友善,在社交方面似乎也很正常,但这些全是伪装,包括笑容及完美的谈话过程。9、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遵循个人的快乐原则,为了追求自我的感觉,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10、无视社会规范反社会人格者认为一般社会规范是给普通人遵守的,不适用于他们,所以不守规。11、喜欢激烈的眼神接触避免眼神接触在某些情况下是种礼貌,对反社会人格者而言,他们却认为这是种胜利,或是诱惑的表现。在做出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时,所要考虑的最关键方面是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临床心理学家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如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成年人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心理学中有个常识——“人格障碍患者都是心理医生杀手!”其实真实意思倒不是说他们会杀医生,而是他们这些人根本永远不可能改变,治疗难度极大!到目前为止,心理学那么多流派,还没有流派能成功改变一个人格障碍患者,成功案例寥寥无几。反而倒是真正的疯子最简单最好治疗。近期发生的杭州来女士被杀案,凶手许某某可以仅仅因为钱财,家庭矛盾,就轻而易举的杀人分尸;还能轻松的在房子里继续生活,神态自若,分析头头是道。
还有,上海杀妻藏冰柜天的朱晓东;一言不合,就寻思杀人。
他可能平时温和,卑微,隐忍,好脾气出了名!
也会在某个时刻,做出震惊所有人的残酷行径!
就像《隐秘的角落》中的张东升;
这是他内心积压的宿怨,对自己的怨恨,对自己身上一切印痕的怨恨和不满,没人能帮得上忙。
素材来源:百度文库、腾讯新闻、手机光明网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