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创伤的类型I型与II型
I型创伤:
·一种无法预测的、单次的、让人难以承受的事件,局限在其自身(意外、盗窃、强奸、自然灾害)。
·作者强调了童年期创伤的四个典型特征:
1)强烈的视像化的或重复感知到的、完整的、细节的、铭刻在心的记忆,2)重复的行为,3)创伤特有的害怕和回避,和4)对人、生活观和未来的态度的改变。
·该创伤事件常常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它能够以完整详细、没有空白和感官实在的方式被记忆和描述。
·创伤性体验的重复往往是没有被识别的。
·成因建构(‘兆头’):回溯性重加工、认知再评定、原因和转折点。受到创伤的人发展出坚定的信念,为何这件事“必须”发生,为何是在他或她身上,为何只是对我,其含义是什么,原因;一定曾经有过警告,但是这些没有被识别出来;很可能该创伤性事件是可以被避免的等等。全部这些都是应对这个无法预测的创伤和体验到的无助感的一些尝试。很多时候这种魔术般无所不能的想法的结果是强烈的内疚感。
·视觉性幻觉或错觉性错误知觉(例如,一个已经在意外中身亡的人的出现等。)。
·I型创伤似乎不会产生大量的否认、精神性麻木、自我麻醉或者人格问题这些标志着童年期II型障碍的特征。
II型创伤:
·II型障碍发生在长期存在的或重复的暴露于创伤事件之后,通常是由家庭中曾经被信任和依赖的成人所造成(肉体或性虐待、严重的忽视)。当然,这种事件的第一次是会造成惊讶。但是随后的恐惧的发展会造成一种预感。大量保护心灵和维持自我的尝试被启动。童年期II型障碍中使用的防御和应对活动是大量的否认、压抑、解离、自我麻醉、自我催眠、与攻击者认同和攻击转向自身;它们通常导致年轻人身上很深的性格改变,诸如品行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成年人的解离障碍或人格障碍。
·有关创伤事件的记忆通常是片段的、摇摆不定的、不清晰的、伴有许多遗忘性记忆缺陷。
·对创伤的大量否认、精神的麻木、自我催眠、情绪的退缩、假性正常行为、回避亲密、对他人缺乏共情、对疼痛不敏感。
·解离、自我催眠、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作为防御机制。
·怒气爆发、对自己和他人的攻击性行为、自我残害、自杀企图。有时候怒气会跟极端被动交替着。
I型/II型复合创伤:
·一种无法预测的、单次的、令人难以承受的事件,局限在其自身(意外、盗窃、强暴、自然灾害)–就像在I型创伤中,其结果(失去亲人、长期存在的残疾或毁容、慢性疼痛、哀伤、内疚或羞愧感、愤怒和害怕),会一次又一次地再次创伤这个人(就像在II型创伤中)。
·其症状是上述那些症状的组合。慢性抑郁、心身疾病(饮食障碍、慢性疼痛综合征)、施虐受虐行为。对未来的期望受限、失去希望和自信、期待新的灾难、感到不安全。
分类来源:LenoreC.Terr():ChildhoodTraumas:AnOutlineandOverview.Am.JournalofPsychiatry,:10-20
作者:HermannSchultz
翻译:郭文滔
网络课程: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第一阶第四组)招募中,点击可直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