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医院老年心理行为科收到来自患者的感谢,该患者虽已去世,但家属仍然心怀感激之情,医院感谢科室所有医护人员。

故事还得从年年底说起。

01伸出援手,渡人危难

去年8月份,王先生(化名)的妻子,突然出现进行性记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辗转北京、医院,最终诊断为克雅病。这是由朊蛋白感染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全球发病率1/万,预后差,其死亡率%,尚不能治愈。面对妻子被病魔折磨得几乎变形的面孔,且被专家告知存活期不过半月的噩耗,王先生医院,想在妻子最后的日子,尽量减少她的痛苦,却均被婉拒收治。

12月6日,王先生联系了老年心理行为科,面对不断抽搐痛苦的患者,以及迷茫又无助的家属,那些刺眼的字眼“传染性”“%死亡率”“半月存活期”等,似乎都不值一提,科室接收了该患者。

02群策群力,积极救治

曾只是在书本中偶尔翻到克雅病的相关的信息,却不曾想这种世间少有的病患,竟真真切切地躺在病床上。对于这样特殊的病患,科室领导立即请院内胡晓东主任、彭静华主任等专家,进行会诊,他们给予了科室医护治疗、护理、隔离等专业的指导。

为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护好其他患者,科室将王先生妻子安置在单间,并为她备齐了救治器械及生活物品。同时,护士长万乐加班加点收集整理克雅病的相关资料,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该病的救治照护知识,并备足隔离衣、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物资,叮嘱大家做好防护工作。

老年精神科医护人员配备本就吃紧,照顾好其他患者的同时,这位特殊的患者让大家一刻也不敢松懈。刘春艳主任经常与管床医生程宇锋讨论王先生妻子的治疗方案,针对她的发热、抽搐等症状,用药是慎之又慎;护士做好防护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做好心电监护监测、吸氧、吸痰、鼻饲等常规操作,而且还需要做好保护性约束等专科护理,更需要护士们耐心细致地做好病情观察,同时做好皮肤、口腔等护理工作;王先生妻子多次出现病情危机的情况,医护总是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只是,他们的步伐更加匆忙了,病房里经常看到他们连走带跑忙碌的身影。

03临终关怀,真心守护

尽管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可是面对有些疾病,大家却又是那样的无奈、无力。在王先生妻子住院期间,科室根据其病情,对症处理,尽量减少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在静脉穿刺时,面对不充盈、细且弯曲的血管,护士们愿意蹲在地上,从手到脚背仔细查找,只希望穿刺时能一针见血;每次翻身拍背后,医护人员不忘将她前胸后背的被角捂紧;食堂送餐来,护士总是小跑着将盒饭送到她的房间,生怕饭菜凉了,影响口感;在平安夜送“平安果”及腊八节送腊八粥活动中,护士长总是会单独为王先生及妻子准备一份。刘主任每天工作繁忙,可她一有时间,便会亲力亲为去查房;为了方便联系,多位医护人员的手机号全天24小时为王先生开机,只是希望即使医护休息,也能及时了解、解决王先生及妻子的需求。

年2月13日下午,王先生的妻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只是她走时面容安详。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更能共情疾患之病痛,即使该病具有传染性,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常常会碰到棘手的病例,即使救治上毫无经验,我们依然会竭尽所能积极救治;

作为医护人员,更懂得生老病死乃自然之规律,即使死亡就在眼前,我们依然守护在侧,希望患者的人生能有质量、有尊严地优雅谢幕!

文:老年精神科

专家简介王皓

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大学本科,武汉老年医学会理事,武汉市精神医学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精神科急重疾病的诊治,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人格障碍的治疗以及老年精神疾病,睡眠障碍诊治。开设有老年痴呆专病门诊。

刘春艳

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近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精神科急重疾病的诊治,重性精神疾病及酒精和药物依赖的诊治。胡鹏

副主任医师

大学本科,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近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精神科急重疾病的诊治,重性精神疾病及酒精和药物依赖的诊治。钟志庭

副主任医师

大学本科,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健康的筛查以及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治。

温馨提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76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