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中学心理辅导工作指南一
为什么我们躬耕一线,却反而不如深居学院的教授专业?又多又杂的浮浅工作使我们精力耗尽、双眼蒙蔽,让我们对工作中悬而未决的细节问题视而不见,而细节成就专业。今年开始,不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头再来,垒砌心理辅导的每一块砖瓦,如果你也有志于此,欢迎与我联系。
中学教师不管是心理老师还是其他学科老师做的事情都太多太杂,大多浮浅于表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许多基础性的工作都不太讲究细节,从今年开始我想理清中学心理辅导基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写在这里的是一份草稿,这是我知识的输出也是我知识体系整理构建的过程,它作为我工作思路的提醒,也是做心理科普或培训参考线索和素材,所以这篇最主要是让我自己看得明白以备后需,可能不太考虑读者的感受,不出意外,我这个学期将会撰写一系列这方面的文章。另外,我想也多少能给其他人带来一些启发得到一些修正建议,也期望能找到更多同行者。
心理老师最好但并非必须是心理咨询师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年修订版》出台之后,中小学校园里的心理咨询已经不再被形容为“心理咨询”了,而是叫“心理辅导”。这种纲领性文件中措辞的变化值得引起我们注意,教育部不会无缘无故改着玩。心理辅导相较之心理咨询更偏认知和教育性质,会比较少的情感上的涉及和卷入,甚至在年出台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中的“辅导伦理”部分还明确提到“在学生出现价值偏差时,要突破价值中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中小学校园里所提供的心理辅导服务其实是主要在认知层面做工作的带有教育性质的心理咨询。当然,咨询和辅导其实很难做准确的界定,两者有许多交叉的领域,也不能说心理辅导就完全不涉及情感面,只是会更倾向于认知和教育层面。
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心理老师并非一定要是心理咨询师,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深入学习心理咨询你很难做好学校里的心理辅导工作。我见到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的心理老师都会继续参加心理咨询的培训,甚至考取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实际工作中不少心理老师还是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它毕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理咨询,比如,心理老师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但并不会影响到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学校里的心理咨询是不收费的。另外,学校里的心理辅导会更追求效率,具备教育性质,在这点上,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特别符合中小学里心理辅导的需求,所以,如果你想做好学校里的心理辅导工作,特别是新手心理老师们,你可以试着成为一名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哪怕你没有办法参加相关培训,只是阅读,了解它的理念和操作方式,我相信你也会从众获益良多,心理辅导特别是个别心理辅导工作的思路也会豁然开朗。
握基本鉴别诊断知识和技能我们不必做到熟悉CCMD-3或者DSM-5的所有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程度,但应具备基本的鉴别诊断能力。许又新的神经症诊断标准是一个简易实用的工具。这在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书里面有。
常形的心理冲突是心理老师的工作范围,变形泛化的神经症已经可以进行转介。这部分我就不再举例说明因为它是作为心理老师做个别辅导最基本的技能,还无法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心理老师可能需要再加油,而且本文后续部分你阅读起来也许会更吃力。
心理老师做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做心理治疗。神经症以上学校就可以将其转介至相应的咨询或治疗机构接受更专业的心理帮助了,但要注意建议来访者到当地符合法规的医疗机构做进一步地鉴别诊断,严格来说,外面的商业机构并不具备诊断和治疗的资质。《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经常有学校里的心理老师在问,外面有什么心理咨询机构比较好,要把来访者转介过去。直接转介到商业心理咨询机构做法是欠妥的,你首先得让来访者去符合法规的治疗机构接受鉴别诊断,除非来访者不属于神经症或以上的问题,但如果来访者不属于神经症或以上的问题,这就属于心理老师的工作范围,为什么要转介呢?那需要转介到外面商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可能性就只有一种,那就是咨访关系不匹配,而你是学校唯一的心理老师,你只能将其转介至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商业机构。
这里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精神障碍指的是什么?钱怡铭主编的《变态心理学》中有提到,“精神障碍(mntaldisordrs)有时候也译为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mntalillnss)的含义大致相同(梁宝勇,),属于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精神障碍也就是心理障碍,它包含了精神分裂、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问题又来了,你发现我们之前用的许又新的简易方法只是诊断神经症的方法,我们还需要具备鉴别其他精神障碍的技能,所以我强烈大家一定要再认真看一遍《变态心理学》,如果学有余力甚至可以买CCMD-3和DSM-5过来阅读,但永远要记得,哪怕我们熟读以上我提到的所有书籍,我们并没有资格诊断任何人的心理障碍,我们顶多只是对心理障碍有全面的了解,能初步判断来访者可能碰到的困难。再次强调一下,这是因为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其实关于神经症的诊断分类在DSM系统当中已经被取消了,当然它在CCMD系统当中仍然存在。它会被取消的原因是因为它太模糊了,几乎可以囊括所有非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这是它被我们拿来作为鉴别诊断首选工具的原因,但又因为它太过于模糊可能会错过一些常见心理障碍的筛选,比如,来访者在许又新的神经症简易评定方法下的评分可能在6分以下,但他却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所以,我们还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比如抑郁症、强迫症、双向情感障碍等,这些诊断标准可以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另外,也要对一些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心中有数,比如,抑郁症的高发年龄女性15~19岁,男性是25~29岁(Burk,tal,)。强迫症的发病高峰在13~15岁,女性在20~24岁,平均起病年龄为20岁(RasmussnEisn,)。所以,在中学阶段最常见的男性强迫症患者和女性抑郁症患者。
除此之外,疑病症也是校园内常见的心理障碍,但要注意疑病症和躯体化障碍是不同的,这两者有些区别,疑病症的来访者会整天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主观上只是担心焦虑,病患通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