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的姊妹篇,同样基于科恩伯格提出的当代客体关系理论,但面向的治疗群体不同——高功能人格组织(其特征是刻板且适应不良)。与DSM中的严重人格障碍患者相比,具有高水平人格病症的个体一般能够适应现实要求。这些个体具有较稳定的自体感,拥有建立并维持一定人际关系以及追求目标、相对坚持劳作的能力。然而,高水平人格病症患者却在一些核心功能运作区严重受限,特别是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和(或)不能发展令人满意的友谊。他们也许无法从事与自己的受训背景和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工作,或者被迫完全投身于工作中,却忽略了人际关系和其他兴趣。当需要朋友或同事的帮助时,高水平人格病症者也许难以开口求助,即使当他们得到帮助后,也会发现自己很难利用这些帮助。这些个体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常常受困于焦虑和抑郁中,总感觉不愉快,生活满意度低。

针对高功能人格,本书所论述的移情焦点疗法(TFP)进行了修改,在理论方面论述了该类人格组织中的冲突:人格刻板、防御操作和无意识冲突,该类人格的内在客体关系、心理组织和主观体验,俄狄浦斯冲突和结构性改变。

在临床技术层面,TFP的策略包括了观察、诠释主要客体关系中内含的冲突,并修通已经识别的冲突——把冲突性客体关系整合进患者有意识的自体体验之中。

这既是一本治疗手册,详细阐述了TFP的策略、技术、评估和设置,又是一套动力取向治疗的理论体系,详细分析了各种治疗情境的动力和治疗行为的意义,“让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我们的基本重点不是回答“当……时,我怎么做”这类具体问题,而是旨在让读者能够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我如何系统性地决定现在该做些什么?”两本手册共同提供了一种处理人格病症的整合性心理动力学疗法,也为治疗各种程度的人格病症提供了策略。我们鼓励读者熟读这两本手册。

我(段锦矿)作为2年制国际TFP认证培训项目的学员,将带领这个移情焦点疗法的高功能人格治疗(DPHP)学习小组,诚邀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讨论。

活动流程:(1)带领者拟定每次活动的研讨主题和内容;(2)小组成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在当次活动时带读文本,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3)带领者对当次主题内容进行解读,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分享,并组织大家讨论;(4)全体成员参与讨论。

面向对象:对TFP感兴趣,有一定心理动力学基础的心理咨询师和爱好者。小组注重讨论交流,满10人成组,限15人。

活动时间:计划开3个组,可选时间为:

周三晚上20:30-22:00(11月11日开始);

周二晚上20:30-22:00(11月17日开始);

周一上午10:00-11:30(11月23日开始);

活动方式:线上(腾讯会议或瞩目等软件)。

收费标准:每次50元,20次活动(具体内容附后)共元。

报名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66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