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嘉教授师徒班

福建省首届·泉州心怡

第一阶课程播报

Day2环境母亲的重要意义

生活体验是心理工作者除了专业的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个案督导和个人体验之外需要的第五把刷子。在开启第二天的学习之前,伙伴们用味蕾去品味泉州的文化,唇齿之间尽是这座城市的风情。精神盛宴和名土小吃无缝衔接,感受一场有人间烟火气的学习。

梦的意象

释梦是与潜意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梦的工作中通过促进报梦者的积极联想,让我们去看到梦中意象的隐喻。人们会做一些共通的梦,这些共同的梦往往都有共同的意象,从意象的角度和内在的角度去理解梦,而不是从现实的角度与理解梦,否则就容易被潜意识蒙骗过去了。

水:潜意识,深入水底是深入潜意识

井和湖:都是有边界的,是自我的一部分

鬼:过去未完成的哀悼;女鬼:女性意象,既有诱惑又有死亡,坏母亲形象

梦中男女:自我品质中的男性品质与女性品质

海:母亲;山:父亲

爬山:与成长有关,处于人生重要的上升阶段

爬山到一半:典型的中年梦,或与中年危机有关

Tips:积极联想放大技术梦的隐喻

《依恋》导读

人类婴儿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出生有很大不同,人类婴儿是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具有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在婴儿出生的前三个月,感受到的是环境母亲,这时候母亲被当作工具一般使用,部分产后抑郁的妈妈就因于被工具化的感觉。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个阶段有重要意义,在婴儿把妈妈当“人”之前,所感受到的环境很重要。母亲能否接收到婴儿发出的微弱信号(抓握)并主动去满足孩子,往往决定了孩子的依恋行为。“三月的微笑”是依恋行为开始的标准。

婴儿感知到的环境母亲和客体母亲,很大部分决定了婴儿发展出的依恋类型。

Tips:陌生人情境实验判断婴儿依恋类型

小组练习

●今日小组练习中,施老师让学员们分享属于自己的环境母亲有哪些,而这些环境母亲能够让我们在体验时能够安静下来,有舒服的感觉。“大雪漫天”、“炊烟升腾”、“肥沃农田”、“白菜炖粉条”……这些都是印刻在我们潜意识里的熟悉味道,是环境母亲提供的安稳和踏实。

督导进行时

话不多说,直接奉上干货~

1

治疗中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妄想、具有病理性的信念,所描述的现实失真,身份认同混乱,表情常有自笑欣快,逻辑思维松散,家族遗传史等等。

治疗师必要时需进行现实核证。

人格障碍:早期创伤的自恋型人格障碍(20岁后才能诊断),早年越是有问题越会出现自恋人格。

治疗师需要清晰来访的问题,不被来访绕进系统妄想里。

2

听故事下结论,不是治疗

从故事到结论的过程才是治疗。过程中有情绪有感受,这些情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去看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没有发生什么,对于该出现而没有出现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

3

治疗师:把自己带入到关系中

治疗师要擅于把自己带入到关系中,把自己当成工具来使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的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治疗的切入口和工具。

个人体验

今日的个人体验,展现了治疗初期和治疗中期的不同。

在初期访谈中,主要任务是建立关系、收集资料、对来访人格进行评定以及形成治疗假设等。治疗师要更多成为背景,不要太快或讲太多,形成治疗的张力,促使来访继续往下。

到了治疗中期,会深入、凸显冲突,治疗过程展示更多的移情和反移情,是工作阶段。

Tips:

1.创伤治疗中出现解离状态,要测试现实感,来访有没有能力回来?

2.来访强烈的愤怒背后有无力感,在这过程中治疗师要提供支持性治疗,有生理性照顾:指导呼吸,给水、食物等补充能量,坐平、背后有支靠,双脚落地。

每日金句

1.识别情绪背后的情绪。

2.治疗师要节制,不要走在治疗的前面。

3.心理治疗中诱因比原因更重要。

4.内在时间大于外在时间。

5.你说的都不是你想说的,我们等着。

专家介绍施琪嘉教授

医学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教授

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D-06-)

武汉中挪精神分析督导师连续培训项目负责人

医院常务副院长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徳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

中国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副院长

武汉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委员

《童年创伤与疗愈工作坊》,将与年4月4-6日第一阶,与泉州的伙伴们相约,详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76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