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 其他人格障碍医院 >> 如何应对心理创伤的个案
第二期ACT咨询师训练营
案例督导第4弹
国内顶级ACT培训——中国ACT咨询师训练营,第二期的24位学员,于11月1日在线上开展案例督导,感谢ACT予为大家分享的案例。以下为案例概况和精彩音频节选以及精选的8位老师学习心得。
伦理声明
为了让大家从案例督导或讨论中学到更多ACT的应用,同时又遵守咨询伦理,所以本文将音频及文字涉及到的任何可识别来访者以及咨询师的信息,全部进行了匿名处理。请您在ACT海洋中畅游自如哦!
案例
女,大学生,自述情绪低落,觉得生活无意义,近一个月晚上无法入睡,想解决睡眠问题。已服用过改善睡眠的的褪黑药物,但无效。曾诊断为抑郁症,拒绝服抗抑郁药物。
在祝老师层层深入的分析之后,发现原来这个抑郁的孩子核心问题是不安全感,因为家庭关系,她没有和别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缺乏稳定、安全的关系,让她产生焦虑、恐惧,而抑郁和厌学等则是由这些问题进一步诱发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祝老师对于这个个案的总结。
精彩心得
ACT红
1.第一眼看到ACT予的案例报告,感觉好规范,非常清楚。来访者症状如此严重,ACT予能进行九次,来访者很多症状都有了改善,为ACT予点赞!
2.“我想活到30岁”和“我认为可以活到30岁”是不一样的,祝老师的收集资料好仔细;
3.来访者为什么多次回避咨询师的提问呢?是回避,在回避什么样的伤痛呢?可以探讨这一部分吗?
4.ACT予以减肥为由去给来访者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很有启发;
5.祝老师一下子就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回避的背后是恐惧,核心问题是恐惧感,背后是缺乏安全感,缺乏稳定的关系,睡眠及学习、人际关系等问题只是表面的呈现,那么核心就是帮助来访者建立安全感和稳定感。祝老师从药物、压力管理、正念、物理手段、环境、运动、建立安全的客体、饮食、睡眠节律等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帮助,好棒!
6.祝老师关于咨询中如何寻找关键点的解读,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咨询师考试书籍中的内容(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其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这个案例中的恐惧、安全感恰恰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点)
7.祝老师关于人格解体的讲解,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PTSD-Ⅱ型是第一次了解,特别感谢祝老师;
8.稳定感的建立:有了安稳之地,才能有梦想!
感恩祝老师的精彩督导,感恩ACT予的精彩奉献,感恩ACT美和各位老师的精彩提问和付出!和大家一起前行,真好!
ACT予
督导后感受:
1、关于个案概念化:经过督导,祝老师指出了将所有问题联系起来的关键——由于创伤经历造成的安全感缺失,由于缺乏安全感,睡前极度恐惧、甚至有人格解体的表现;由于缺乏安全感,不敢也不知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亲密就意味着创伤,来访者无法接纳亲密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巨大伤害,宁愿将恐惧归因于虚无的“鬼”。来访者与自己的假想产生融合,引发更大的恐惧,导致一系列的回避行为,融合与回避造成了来访者现在在学习、情绪、人际、睡眠各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安全感都没有的人当然找不到价值。
2、关于未来工作方向:建立安全感是未来的工作方向,生物性的安全——可以通过服用抗焦虑的药物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在饮食方面调整,多吃安神的食物;关系的安全——进一步建立安全的咨访关系,同性咨访可以给予一定身体的接触与稳定,同时改变宿舍的氛围;身体的安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增强来访者身体的安全感;如果来访者拒绝做正念,可以先从腹式呼吸开始;建议来访者努力改变睡眠节律、听放松的、减压的音乐睡觉;想象的安全——安全岛技术,让来访者想象安全的地方和安全的客体。
咨询师的反思和总结:
1、咨询师一直在咨询过程中体验到的不真实感,一个可能是来访者反向形成的防御,一个也可能就是来访者人格解体的感受,也就是来访者的母亲和自己都描述不出来的状态。咨询师需要觉察和重视自己在与来访者工作过程中的感受,可以向来访者确认这是不是从来访者那里传递来的。
2、咨询师不仅仅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来访者,也可以动用生活各方面的智慧。
3、作为学校的咨询师,也要成为学校学生管理的参与者,动用各种资源帮助来访者。
4、来访者首次来访首先提到的问题,很可能就是最关键的点,持续时间长、影响其他各方面,需要重视。
5、祝老师是个宝,大家要多挖。
ACT捷
感谢ACT予详尽的案例报告,感谢祝老师精彩的案例分析,感谢各位老师们的提问与分享!在这次案例督导中,祝老师从案例报告和短时间的提问中,一下就能切中关键点和核心因素,在这个案例中,祝老师找到的核心因素是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可以回溯到来访者从小就缺乏正常的依恋关系,其原因正是来访者父母之间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从这一关键点出发,就可以展开一系列技术和手段来帮助来访者建立安全感。
首先,祝老师提出需要做出临床诊断的改变,从以前的抑郁转向焦虑,可以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来稳定来访者的情绪,然后,祝老师给出了多种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方法:
1.从身体的角度来讲,在征求来访者同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按摩、抚触或者其他的物理治疗来抚慰来访者;
2.可以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帮助来访者建立安全感;
3.正念训练或者瑜伽;
4.想象安全的客体(宗教信仰、偶像、保护神等等);
5.通过饮食改善(提高多巴胺水平);
6.睡眠节律的改变(借助催眠音乐或者催眠指导语等等)。
我非常认同祝老师的观点,通过找到关键点,然后从身、心、人际关系等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和干预。我个人感觉我对于变态心理学和创伤心理学的了解太少,掌握的知识也不是很扎实,还需要多多学习和实践。再次感谢祝老师和各位老师的启发和影响!
ACT荷
每一次督导都会让我脑洞大开。今天通过ACT予汇报的这个案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问题只是表象,表象的背后才是真正的问题。祝老师讲解的“人格解体”的各种各样的表现,可能是曾经的创伤,对于创伤最好的修补就是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身体认为安全了,能量就充满了。具身认知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多运用。在心理咨询上也是不可或缺。一个接纳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都可以给予来访者一定的能量。身体感觉到了,大脑也纠结收到了。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存在,身体的奥秘和头脑的奥秘,非一时半刻所能说的清。但身体对头脑确实有着巨大的影响……心理咨询,也要从关爱身体感受开始。谢谢祝老师和各位同学。
ACT芳
1.幼年时期的情感忽视和父母的家暴可能是造成案主创伤的主因。
2.从睡不着觉到现在明确是因恐惧而怕入睡,从郑老师初识来访者时的"假"到目前能感觉到来访者的"真",从表征到根源的寻找过程中,其中咨访关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创伤个案千千万,可每个案主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处理创伤的过程中除了建立安全岛等共性处理技术外,祝老师对此案提出的身体接触(可用),饮食调理,人际安全的建立等让我耳目一新.
4.以前在电影中看过多重人格,实案在此,还得多学人格解体知识。
5.郑老师范板样的案例书写值得我学习。
ACT予
感受颇深如下:
1郑老师的案例提供非常详尽,进一步明了ACT的背景的案例概念化的总结。
2祝老师在整个督导的过程中,在恐惧的背后找到价值,丰厚故事,寻找方向。
3祝老师提出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方法值得学习:
(1)通过身体的接触,抚触、增加安全感体验。特别是安全而信任的咨访关系确定以后,适度的身体接触增加拥抱激素的分泌。(2)从人际维度帮助(学校咨询中心老师的职责与优势)(3)练习正念与瑜伽。(4)使用安全岛技术(5)睡眠(使用催眠音频、腹式呼吸)、运动、练习感恩、饮食,改变机体的整体调节。4对于创伤心理学与人格障碍等知识需要积累。非常感谢与感恩!
ACT琨
听到郑老师的案例和祝老师的督导后,我想起这个词“情志伤身”。回想起自己还是临床医生的时候,笃信躯体疾病必定有其异常指征,在现代仪器面前是不可能查不出的。但在精神科学习之后,才真正认识到人类大脑的强大力量和神奇效能。本案例中的来访者有着严重的创伤,这些创伤在未被疗愈之前被大脑转化为躯体的症状。精神和躯体是融合的,当缓解了躯体的症状时,精神的层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抚慰,因此,必要的药物支持也是需要的。再叠加祝老师所说的建立多种安全依恋关系的方法,来访者还是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的。
ACT丽
对于同性咨访关系,当关系建立特别稳定,双方特别信任,而且在征得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逐渐深入慢慢接触,可以对有创伤的个案进行除了言语接触之外的身体接触。如拉手,按摩足三里等。在学校咨询中,有优势可利用,可调动学校的资源,同学老师的支持力量,可以改变来访者的环境,让来访者更好的在咨询过程中发生更大的改变,实现其咨询目标,更好的与自己的问题和情绪感觉解离,活在当下。当然,建立非常稳定安全的咨访关系是首位重要的。
看完今天老师们的精彩分享,你是不是对接纳承诺疗法更感兴趣了呢?小蜜蜂悄悄告诉你哦,11月25日中国首届接纳承诺疗法(ACT)峰会即将举行,想现场感受祝卓宏教授风采的你是不是更心动了呢?
更多大会和工作坊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fks.com//mjcczl/28217.html